快捷导航
貌似从我在羽吧溜达以来,关于拉线磅数的争论就没停过,拉28自以为大神的,拉30表示无压力的,拉22犹犹豫豫的,总之,无数吧友对于拉线问题,其实是一头雾水的,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今天专门开个贴,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拉线磅数的问题。  U% L; D& F! B; e2 ^  ?9 ?

0 R6 d# s! _* A4 v$ n7 B4 ]$ x: |/ T' l" `2 z( E4 e7 o3 r
8 N$ b( Y( ^0 F* @4 _) t

% v) l$ _: D! c) a4 N& y- s0 g, H这货大家都认识,BG65,大名鼎鼎的小强线,各种断不了…………好了,不说了。
1 y$ o( u8 h! n# l  [7 v; a" w2 U# j65的特色大家都心里有数,但是我还得补充一句,这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各方面通吃,但是毫无出彩表现,除了打不断,便宜以外,就真的没什么了。1 J6 |9 X. a9 `) Y2 S7 i; M
首先请大家看图片# x/ Z4 d" o" Q5 b/ F
, y; P1 C) C$ ?$ \0 H
+ d2 c& J' K: R: s/ M% F( V
这是球线的细节,可以看出,球线除了中间的各种诡异技术外,实际上还是有编织特性在的,也就是说,球线实际上并不是一根整体,而是分为多个层次的,在大家拉线的时候,球线会分成不同层次拉伸,大家看最外层编织层,就能体会到,为什么不同磅数之间手感差异会比较大,原因很简单,因为线本身的变形程度不同,已经决定了手感的差异了。* E/ \  p+ v/ x' ^( V
- o# {2 U) [2 M
继续这货
4 X: s0 l+ q, N# V6 a- n: b 8 F; ^% J: z% d/ t+ C* {) }. i

6 Z1 \- L1 r" V. ]0 e8 d7 K0.7mm是线的粗细,65不算是细的,当然也不算是粗的,为什么说这个呢?很简单,用最简单的物理学你也能知道,线稍微粗一点,受到力量后,弹性形变会相对大一点,而相对球线来说,无论你怎么拉,也只是利用球线本身的弹性横向变形了,压迫的是线横向的弹性,而纵向的,并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拉20磅和30磅,实际上是不会对线的粗细造成什么影响的。, G5 _8 _( F% C; z; E
$ Q9 B) n# ?1 l) O  {/ k3 Z
下面说一下球拍甜区
3 c+ d4 c. o: t1 ?9 c) t" @. @; \
5 w+ F- N0 ~. M  a3 A6 z7 ^ . \' a1 J$ M: C, E! f( y0 ~

3 R1 N* J* \5 {
. B3 B# B: U8 \' _( a+ T5 s' B3 W随便找的图,但是很明显,大家也能看出,由于球拍的设计不同,甜区的范围也不同,对于新手来说,方形的明显更合适,因为甜区明显要大很多,这样也能保证一定的控制力和击球的发力; j2 A: c3 T8 g0 I
5 H4 U* w5 i8 T# |
- A) {4 I# G9 E; G0 [! v
1 m/ V$ I5 a; H8 O  e' S+ r/ ~

6 M7 y, b  w4 [9 ~这张图则非常好的说明了,为啥甜区被称为甜区,因为这一块是能把你的发力完美体现的区域,偏离了这块,你的发力就开始产生偏差了,偏离的越远,偏差越大,对球的角度,速度控制也就与你的预期相差越远。& f$ Q! m7 r1 J9 L8 m' k

: c. P- \6 m" e/ d: H1 M
4 Y  E* B6 \& Z' P& L6 d击球
( x" e8 `. _3 W) @
) p+ o: p6 E* @) w' {这个很好,有编号,等会说起来也比较好解释
3 s) C; \/ X" i, B) @; y
& A$ `/ A, ]/ U4 i) c3 T5线是怎么拉的?
6 g: Z- P- P( M* x( e5 a* k
5 p" c- S0 N, v" ?( A
/ X# n2 v; @1 x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4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7-11 11:25

推荐
logitech2014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4-1-21 00:17: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赞一个,楼主v5
举报 使用道具
推荐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30:42 | 只看该作者
接着是不推荐新人拉高磅的根本原因,受伤问题2 }& Z2 }& N0 w1 M4 v
  c% k; s! \' b! G1 V, ?. ?
) a) a; n+ r6 K9 q5 a1 Z: i' L4 f0 w

: K8 V9 j# Z$ g2 `7 d' D1借用手腕发力的球,符合会集中在手腕和小臂,越是突然爆发的,负荷越大,大家可以试试,这种球突然发力,主要借助小臂和手腕的突然紧绷,大臂也会有一定的发力,但是几乎没有负荷。
4 Y- N# C* }& |) r! `6 a5 N0 ^9 \- b* i0 \* e9 A' ^: `7 F' ^2 }& Y
! }; l* x9 J* p. z5 \
2风骚的扣杀,这种纯粹的力量爆发,负荷最大的就是手腕和手臂,已经不需要解释了。+ v( h( `# I2 o: [* W3 }

. @# w- P) e/ A
9 E; Z. J4 K* l2 p/ A7 K+ E+ s3高远的负荷实际在于肘关节处,因为标准的击球,那一瞬间手臂是伸直的,关节处承受的负荷反而要大一些。
' Z0 i7 d+ S' \: i' p0 E- C4 K
: `* L0 {- S. f' v5 E说完了这些,就好解释了,当你的磅数低的时候,击球的瞬间,击球回馈的力量会被线本身的变形吸收一部分,接着通过拍杆传导到手上,拍杆越软,也越能吸收这次的击球的回馈力量
% H# v/ k) T. F0 t
% N& \1 y0 @: ?' L6 J( W同理,当你的磅数高的时候,球线会忠实的把这次击球的所有作用力都传到拍杆,如果是很硬的中杆,那么中杆也会很完美的回馈给你,最后由你的手臂承受和吸收。3 z, G( J! u0 [; p+ h$ _% j

- S, ^' T. P, A% ]6 Q6 x0 _1 W另外,拍头越重,挥舞的时候,带来的离心力越大,击球的力量固然大,但是对手臂的负荷也越大。6 [- g4 b9 R1 y3 r
! ^7 J& Z" U9 T, I3 }8 F- O- V0 D$ P
所以,当你选了一款拍头重的,拍杆硬的,再拉个高磅数的线,那么每次击球,你的手臂都要面临以下几个考验5 C9 m* [& i; e+ l
1挥拍时的离心力,沿着手臂方向拉扯肌肉
# s6 A% h7 ^1 f9 i2击球时的反馈力,这个看情况,如果强行用手腕打了,那么大部分被手腕承受了,如果是完整的挥臂,那么力量就被手臂吸收了. g- [2 Y6 D, ]  c* w
3再起拍的力量,打完一球,收拍,再引拍,拍子越重,负荷越大,拍头越重,负荷越大。+ E( N  K4 @+ g6 o" B; W4 b$ V
7 @# X( d7 z& K" b: x) X) Y
所以,当你的肌肉并不好,发力并不好,或者收力并不好的时候,高磅数是对你的肌肉雪上加霜的,而且非常严重,当你这些都很好的时候,负荷一样大,假设你的手臂是一个机器,负荷上线是100,越是靠近满负荷运转越会造成严重的磨损,那么高磅数就是帮助你逼近满负荷的关键,假设你条件很好,负荷是200,但是长期高负荷下,也是会有损伤的。" Q! R4 p4 K: r# U) x2 G0 F" [
举报 使用道具
沙发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里球球 于 2013-8-29 10:20 编辑   L8 e+ G# D9 u
1 `& d, J! |  V& i- o" Q8 }
所谓拉线磅数,就是指球线在球拍上最终固定时,受到的拉力,直白一点说,就是用了多大劲把线扯到拍子上的。
, S# r3 r& v% l: ?% g8 `5 {
) l  R# C+ s1 ]. N8 U2 V" Y( Y) {# i这张图片分析一下,实际上,保持住我们球线磅数的,在KJ,JA,AB之类的地方,也就是拍框上的几个位置,靠着他们绷紧,才保证我们的磅数。# w0 D: _0 ^3 U# T: v$ d( C
7 }3 s: @- h3 O& ]( Q
由此不难得知,就算整只拍子拉了30磅,那么最中间的地方也是相对而言磅数最低的,因为远离固定点,更能发生弹性形变。
: z- T2 I1 f3 ^& X4 Q( ]
; D) j. s; s' b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打高远,都喜欢用靠近中间偏上的位置打,中间是因为更好发力,偏上是为了更好的击球点。
1 S! I! n% |/ T
举报 使用道具
3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21:54 | 只看该作者
正题!!!!!!!!!!!!!$ A$ K! I3 V! U7 @) i/ a, Y
  L+ a; ?* U  |, O; v: f

4 D( ?6 h: @7 E" B9 u, Y8 p5 w
7 }; ^. E- E8 e- Q那么,我拉22磅,和拉30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7 }; k# l, g: j& l6 Z6 _' [
从图上不难看到,我们打羽毛球的发力,1,2都有腿部和腰部的力量,3有转体的力量,4有挥臂,左臂带动肩膀的力量,直到5,6,7顺势收拍,中间有力量反馈的,就是4了,也就是击球的瞬间。. Q7 ], M# a) O! p3 A/ L
1 \' L# \) M4 d* ]' I0 [4 v
我们假设球线可以承受的拉力是一个定值,那么越靠近这个定值,球线的变形越接近极限,一旦超过了,就断了。3 O6 P/ I8 k, z, ^# [

) X$ I9 g. m0 c) p6 n# ~: q9 @而我们打球的时候,不仅靠球线交织产生的弹性,也靠球线自身产生的弹性,假设磅数越高,那么这两个弹性都会快速下降,尤其是交织弹性(就是拉好线,小方格所产生的弹性)。
, a# |+ Z" s4 f, M
5 L: ^/ O- L0 b) j1 v7 I1 X结果就是,因为整个拍面“硬”,球在牌面上的停滞时间大幅减少,出球会更快,但是控球必须依赖手腕给的力量,因为拍面很难反馈给你任何弹性的力量了,杀球的话,因为瞬间的力量极大,不仅杀球的速度会更快,准确度也会因为球线的变形降低而提升。(磅数越低,球线接触球的瞬间变形越大,越难以控制球的准确性)
* X/ J; }/ e3 C- A
) Z6 V: M, i* c顺道再普及一个问题,就是杀球,我们经常看到,杀球好快啊,好厉害啊,瞬间时速100000公里/h,之类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和高远,后场是不同的,羽毛球的本身特点决定了,羽毛球可以有很高的瞬时速度,却未必有很高的平均速度,高远球需要拍子的弹性更好,给出的力更大,这样保证球能持续飞行,而杀球并不考虑这些,杀球要的就是绝对的瞬时速度,所以拍面更硬,反而有利于杀球。举个例子,如果有个球场在三维上无限延伸,那么你用高远球的发力,和杀球的发力得到的结果会是,高远球会飞的慢但是远,杀球会飞的快,但是飞不远。
3 [$ p: P! G4 e& m7 I# y# ~/ K7 u% ?; q( ?: t% d" x. M2 V2 M9 `$ ?: ^7 X) V

6791212_980x1200_1110.jpg (36.27 KB, 下载次数: 823)

6791212_980x1200_1110.jpg
举报 使用道具
4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29:05 | 只看该作者
因此,当拉线的磅数上升时,需要人有更好的球感,才能控制住球,需要更大的发力,才能打出高远,这也是不推荐新人拉高磅的第一个原因,因为没有球感,发力也不太清楚,高磅会给你很大的困扰,小球控不好,高远拉不到。+ d7 _5 f! r6 O0 T& G3 |
举报 使用道具
6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37:25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国家队的大神啊,都拉30磅甚至更高呢?
  i+ H# w8 x4 `3 E3 r还有传言说林丹用2U的拍子拉35磅…………& Q% S) ^" e4 w; M0 @

& g$ X' e( G% K) D$ Z3 z! \/ w很简单,我拿网游举例,有两把武器,第一把攻击300,准确+50,但是每分钟扣除1%的生命值,第二把攻击力200,准确+40,每分钟扣除0.5%的生命值,第三把攻击180,准确+30,不扣血。& `/ q1 X9 J7 I! |
% w; p3 l# p# g' h) S
那么,很显然,单对单PK的时候(不能跑,对砍),我会选第一把武器,可以更快速的砍死对手,群战的时候,第二把不错,虽然攻击不够,但是自身负荷也能接受,通宵挂机打怪,毫无疑问是第三把,长时间能帮我省掉很多药(假设这游戏药瓶1万人民币一瓶吧…………),尽管效率略低,但是适合长时间使用。+ O  a4 g; \. I3 y( y) @
+ g+ t- A; D, s! E# ?: Q" |
所以,实际上当遇到比赛时,高磅数的拍子有利于短时间内的爆发,假设传言是真的,你让林丹拿35磅的拍子打一天,他也受不了……$ H- X+ }" {2 p: y+ V+ Z
" f* a& U' B. T8 w/ K! J7 {6 N1 _
而平时训练的时候,自然需要恢复到一个比较稳妥的,大概就是第二把武器的范围,这样突然拿上第一把不会吃力和不适应,也不会因为平时强度太高而受伤。
0 g' c/ M' f, x5 M0 y! ]9 S$ K# l5 Q! S( i1 u: ~! ^
至于我们业余的朋友们,如果水平到了,技术到了,力量和身体素质也没问题,想追求一两场快感的,可以备一支高磅数打两场的爽爽,没必要冒着拉伤的风险,一直打这种磅数,有点得不偿失了。
1 c3 U0 Z# O9 W( O: d
举报 使用道具
7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说一个误区,就是所谓的适应。
% F3 r7 A- P" j  X5 P! N  q
1 a$ R% p: @  H; A& J& L; A" v有人说,我打30磅打久了就适应了嘛,就能一直打了啊!
: R* c" D  `1 p3 w* [/ E6 t7 e3 t5 _# @' [
其实不是,人对于适应是分情况的,我们打球打久了,适应了羽毛球的节奏,规则,这是精神上的适应,这种适应靠时间就能培养出来,比如老鸟看对方一举拍,身体就有反应,这也是一种适应。( ^6 m" |2 @' J$ U
( S3 t) }, o0 N/ ~
另一种是硬性的,硬件的,也就是身体的适应,这种适应是需要循序渐进和时间积累的,但是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你的承受范围内,假设你肌肉的承受范围是0~50kg,你长时间举重40kg,慢慢的就能达到80kg的上限,但是你一下就举100kg,只能让肌肉拉伤而得不到锻炼。/ b& w+ c# r) [( K5 k$ l( @
0 a: G0 C3 I; b6 z) W/ U
很多朋友总有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打算,26都没打习惯,就来30,然后说慢慢的就适应了,实际上个别人可能可以适应,因为本身身体素质就够好,30磅也是在他的适应范围之内,而很多人只能徒然落个拉伤的下场而已,因为已经超过了你锻炼的范围了,何来适应与否: r, `' u9 L% H
举报 使用道具
8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49:16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就是机器问题
) ]8 E7 p2 M6 A5 Y) u$ r) \/ G* Q9 }4 W8 [5 y6 h  l
像我前面说的,机器的设计最大功率是100%,但是不意味着你可以一直开着100%功率,100%是有代价的,那就是远远大于正常工作负荷的磨损,是以降低机器的寿命为代价的,至于开到120%,也未必不可能,但是可能会立刻让机器悲剧# q4 R( y! s' h. _: X/ d
$ ^3 S" j: b6 N+ K: ~
所以,大家拉线的时候,还是明智一点,你的身体可比机器精密的多,也脆弱得多,机器的部件坏了可以更换,身体可不行,逞一时威风,以后可能追悔莫及,我们不是专业运动员,也没有那么详细的医疗保健知识,也没有人定期检查肌肉,肌腱损伤之类的,所以还是学会一点自我保护吧。
. T  E; J5 y! o$ P) C% k6 c; ?* u+ a& x9 C
当然这话可能危言耸听了,球拍的磅数影响也不至于这么恐怖,个人认为,只要会发力,26磅以内都是安全的,不会发力的,24磅以内也问题不大,只是奉劝大家,再往上拉,需要慎重一点,最好听听周围的高手啊,前辈们的意思再说
举报 使用道具
9
阿里球球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29 10:50:23 | 只看该作者
哦,补充一句,很多人看到磅数高,准度高,就来了精神,实际上,大家得量力而行,准度高是针对球感很好的人来说的,这类人控球已经可以很细腻的调节发力了,这样的话,放网啊,点杀啊,劈吊啊,这些要求准度高的球,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发力感觉来完成。
, ]% K+ C1 L" A
  S2 S7 S0 D7 J3 i: x8 @6 A) }+ c1 v简单地说,你放一个网前球,力量是10,那么低磅数的话,球拍出4,你自己出6,球拍会硬性的控制这4分力,而对于球感很好的人而言,希望自己控制的更多,那么提高磅数,使得球拍出1,自己出9,典型的自信。1 _/ f9 |, ?. s% I
' h: y1 i! I, o$ r+ `8 `
所以你得有本事控制自己的每一分力量,人真的很有趣,爆发全部力量很难,很细微的力量调节也很难!所以在力量控制上还不到位的朋友,不妨先让拍子帮你控制几分,熟悉了发力,再提高磅数
举报 使用道具
10
youda23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3-8-31 22:16:08 | 只看该作者
是个研究型人才!
举报 使用道具
11
老能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3-9-4 11:30:1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太专业了~!这都怎么研究的。楼主是哪路大神
举报 使用道具
12
羽球小兵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9-4 11:34:23 | 只看该作者
纠正我的一个误区啊,下次降低磅数试一试。
举报 使用道具
13
szkko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3-9-6 15:08:53 | 只看该作者
LZ分析得很在理,支持~~~
举报 使用道具
14
younzer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9-21 21:35:5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鉴定完毕。
举报 使用道具
15
dtkdtk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9-22 01:44:11 | 只看该作者
结果就是,因为整个拍面“硬”,球在牌面上的停滞时间大幅减少,出球会更快,但是控球必须依赖手腕给的力量,因为拍面很难反馈给你任何弹性的力量了,杀球的话,因为瞬间的力量极大,不仅杀球的速度会更快,准确度也会因为球线的变形降低而提升。(磅数越低,球线接触球的瞬间变形越大,越难以控制球的准确性)
+ ]0 U6 d$ z" ^, c+ r
* ^+ f1 x: a5 p5 u- V# ^9 {* Y顺道再普及一个问题,就是杀球,我们经常看到,杀球好快啊,好厉害啊,瞬间时速100000公里/h,之类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和高远,后场是不同的,羽毛球的本身特点决定了,羽毛球可以有很高的瞬时速度,却未必有很高的平均速度,高远球需要拍子的弹性更好,给出的力更大,这样保证球能持续飞行,而杀球并不考虑这些,杀球要的就是绝对的瞬时速度,所以拍面更硬,反而有利于杀球。举个例子,如果有个球场在三维上无限延伸,那么你用高远球的发力,和杀球的发力得到的结果会是,高远球会飞的慢但是远,杀球会飞的快,但是飞不远。
( p3 u: q5 E  a8 T; F5 k" L$ I5 r* f3 Q8 n) w! ~
注意上面加下划线的部分,存在误导嫌疑。这里不谈业余和专业,只以发力正确与否,如果你的发力是正确的,高原球的击球点在12点钟方向,你的拍面在12点碰到球头,球会自动往上飞。扣球的话,你的拍面在13点碰到球,球头会自动朝下走,初速度非常快,羽毛球球速衰减非常快,越到后面越慢。如果你的发力不正确,你上了27磅,那你就在折磨自己的手臂,因为拍面太硬,感觉像打铁。而发力正确的人,打起来就觉得很爽,衡量一个业余是不是高手,是看他击球的初速度快不快,是初速度不是速度。打个比方,一个发力正确的人和一个发力不正确的人对拉高远球,以各自喜欢的磅数,会出现什么情况?发力不正确的人,随着拍数的增加,球的高度会越打越低,速度会越来越慢,直到最后手臂吃不消。而发力正确的人没有任何影响,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发力正确的人打过去的球不管是扣球还是高远球或是平高球,初速度非常快,而发力不正确的人,也可以把球从后场打到后场,但是他的初速度和总体的速度是差不多的,由于发力是不正确的,存在甩大臂等等错误动作,手臂每完成一个动作,都需要时间来缓冲酸痛感或者不舒服感。而发力正确的人只是手臂由松而紧依靠内旋外旋以及手指手掌的的力量传递,不会产生任何酸痛和不舒服感。差别就在此,磅数高,需要用正确的动作去驱动,而不是靠错误的动作去适应高磅数,使手臂产生耐打性!
% [/ k7 G/ I8 s0 ~
举报 使用道具
16
呆呆的初行者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0-6 12:17:04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举报 使用道具
17
pxf8688779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0-20 20:30: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神指点啊
举报 使用道具
18
likn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0-23 23:16:3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支持
举报 使用道具
19
jixuaini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0-25 00:38:19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大神指点
举报 使用道具
20
wanghaoqoo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2-9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内容都很受用,赞一个
举报 使用道具
21
友恒羽球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2-10 11:37:5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清楚 受益菲浅!谢谢楼主
. W" c8 c; x% F4 E& K5 b
举报 使用道具
22
peach5460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2-11 09:28:2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其实我一般拉24磅感觉挺好的,哈哈...
举报 使用道具
23
3414605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2-11 15:14:39 | 只看该作者
说的真不错!
举报 使用道具
24
居云士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2-12 16:24:07 | 只看该作者
dtkdtk 发表于 2013-9-22 01:44+ r! H1 f2 R) _( I
结果就是,因为整个拍面“硬”,球在牌面上的停滞时间大幅减少,出球会更快,但是控球必须依赖手腕给的力量 ...

9 u6 Z0 {1 Q9 x' K! O专业!分析的很好
举报 使用道具
25
板兰根含片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3-12-17 12:41:59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打的是25-27磅,本来想升磅的,现在听楼主一说,还是别升了,先把这完全习惯了再说.
举报 使用道具
26
396921098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4-1-19 23:50:55 | 只看该作者
24很好~~~~~~~~~~~
举报 使用道具
28
山海花园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4-2-13 21:04:5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收藏啊 。
举报 使用道具
29
kinn4411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4-2-16 11:48: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我说为什么我的手老是疼
举报 使用道具
30
lyhabc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4-2-19 11:52:29 | 只看该作者
讲解非常详细
举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爱羽客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 羽量·坚韧——VICTOR TK15L测试小记
  • 弓剑11辨别真伪
  • 求辩真伪及拉线质量
  • 一星期断3次线,大家帮我看看是什么原因
  • 我来给一件潮牌球衣打Call!O记!我挺你!

明星用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爱羽客羽毛球网 aiyuke.com ( 蜀ICP备11012422号 )

GMT+8, 2024-5-31 00:57 , Processed in 0.114498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