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YTDN 发表于 2016-3-23 08:58:21

中国印尼羽坛搏杀演义

中国印尼羽坛搏杀演义    作者:老李侃刀
第一章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新时间2010-8-15 19:26:27字数:3277

 看了看2009中泰拳王争霸赛,萌生了炒一炒中国体育史上的冷饭,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意思。说什么好呢?就拿羽毛球开说吧,中国羽毛球队虽不如中国乒乓球队那么超级老大的霸气,但也可以说是数一难数二的强悍,是一支长盛不衰的队伍,有其丰富的经历可写。
  要说中国人玩现代羽毛球的历史可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初。当然,这不能怪谁,要怪,只能怪羽毛球开创的历史也不长。对于古典羽毛球,这里就免谈了。从1873年英国诞生现代羽毛球运动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130多年的时间。在20世纪一十年代末二十年代初,驻在上海、天津、北京、广州等一些大腹便便的洋人们大概是为了消耗肚子里装多了的油脂油膏,或是闲的无聊消遣时间,显示一下西方世界的优越性,便带进了羽毛球活动。这一活动活动不要紧,就让一些开了眼的中国人也起而效仿,乐此不疲了。此后在这几个大城市的少数体育馆和学校中,渐渐就时兴起此项新奇的活动来。如果外国人玩羽毛球是为了玩高雅和消遣的话,那当时中国人玩羽毛球应该是图了健身和娱乐吧。问题在于,中国是一直战乱不断、内忧外患不止,老百姓连生命都没有保证,加上缺吃少穿的,举办个较大规模的赛事都是个问题,就别提什么技战术水平的发展了。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始终是在小范围、业余化、低水平的情况下运作,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和发展。倒是在1948年,国民党当局为粉饰太平吧,在上海举办了第七届全运会,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有马来西亚的黄炳顺、黄德福等四人来参战。可别小觑了马来西亚队,那可是当时的世界强队呵,就是这个黄炳顺,领军马来西亚队,夺得了1948~1949年首届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汤姆斯杯”冠军,此后该猛人还夺得了1950年、1951年、1952年和1955年全英羽毛球比赛的冠军,因他是亚洲第一个从欧洲人手里夺得羽球冠军的人,故有羽坛亚洲第一人之称。有这样的悍将出场,其比赛结果甭用脑袋,用脚后跟也能想见上海羽球队的好手们惨遭蹂躏的情景。这与天时地利人和无关,和平时香火烧不到,佛祖不显灵的勤学苦练的功夫有关。没有全方位、大能量、深层次、长时间的付出,哪能有意外惊喜的回报啊,做梦去吧。涉水浅者得鱼虾,涉水深者见蛟龙,谚语已经说透了。
  新中国50年代初期,政府倒是正式把羽毛球作为一种竞技体育运动逐步开展起来,但当时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忙于应付的时候。对内一方面是打土匪、镇压反革命,一方面是抓经济搞生产,闹的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对外呢,这边刚和苏联签订了友好协议,那边又赶上了抗美援朝,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和美国佬打了个昏天暗地慨而慷;由此可见,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局势安定,安定压倒一切,为巩固政权、建设发展而努力。说白了,民以食为天,让老百姓吃饱了肚子,过上安心的日子,大家才能有心情干其他的吧?因而体育事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和改造,还顾不上建设和发展。羽毛球活动在当时处于基本维持原状的落后状态,建设、发展的事情也只能暂时靠后一下再说了,当然了,无论是体育的哪个项目都不会有什么起色。这种维持的状况一直等到了1952年11月,不光是羽毛球运动,是中国整个的体育史发生了一件大事,才促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有了大转机。一是国家正式成立了体育运动委员会,二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强人隆重登场了,中国的体育事业才算热热闹闹的开张营业,轰轰烈烈的闹腾起来,红红火火发展壮大了。
  这位登场的强人可以说是新中国体育界开天辟地的人物,他即是后来授衔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要说贺老总这个人确实是个传奇人物,他懂体育又非常喜欢体育,在红军时代就组织了篮球队,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部队一边拼死拼活的打鬼子进行战斗,一边又组建了著名的120师“战斗”篮球队,开辟第二战场,你争我夺的打起了篮球赛,这叫两手抓啊,哪头都不耽搁。鉴于有这样的资历,由**推荐,周恩来提议,**点将让贺老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体委主任,那是慧眼识人、知人善任啊!用贺老总的女儿贺晓明的话说:大家都觉得他当体委主任是情理之中的事。
  什么是非他莫属啊?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最合适,别无二选,那就是非他莫属。以后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好啦,有了这样的一把手挂帅领军,开场锣鼓也敲打了,还愁中国体育界的事办不好?!嘿嘿,要说中国体育的事,刚开始还真不好办!翻翻以前的体育运动的成绩单,旧中国的体育运动近似一片荒凉的沙漠,直到1948年,中国人还没有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到过一块奖牌,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单项体育项目上有过建树。水平之低,令人寒酸,这情况肯定让本是喜眉笑眼的贺老总脸色不好看。
  再看看另一项体育建设的成绩单,更能让贺老总的眉头皱成一个疙瘩:过去国民党时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要什么几乎就没有什么,国家穷得叮当响,没有一处象样的体育场馆,没有一支健全的运动队伍。群众体育运动更谈不上。要人材没人材,要物资缺物资,要钱没多少,只有穷人穷命一大堆,还顶着个东亚病夫的帽子。用一穷二白这个词来形容还不够,需在加上一个弱字。现在呢,虽然开始搞建设了,但国家的主要力量是放在经济建设上了,吃穿用是头等大事,体育建设的事只是八字才刚刚提笔书写呢!
  面对一堆难题,搁谁头上都会犯憷,头疼不止。但这岂能难住以两把菜刀闹革命起家、有空手猎白狼经验的贺老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且慢,人呢?哦,没有体育干部啊。就算是空手套白狼,也得有人帮忙啊,贺老总再厉害,也不能当个光杆司令包打天下吧。那是超人的传奇故事,再者他也不会撒豆成兵、点石成金啊,那不是人干的事,那是神仙干的事,也只有在神话传说中寻觅了。那个啥,贺老总只好卷巴卷巴袖子就临时客串起招聘人才的人事大老板了,面审、考核、录用一肩挑,干起了四处招兵买马、八方点将夺兵的勾当,不过他也简便,登记表、身份证、会审考察、签合同等等现在需要的手续和征考过程一概全免,走到哪手伸到哪,想方设法、不拘一格的招揽、挖掘懂体育管理、搞体育专业的人才。嘿嘿,问题是,还真没多少人愿意干这个体育干部,特别是军队干部,本不想离开军队,就更不想去搞体育了。想想也是,从中国古代至民国初,也从没有谁把体育当回事。体育一词是外来语,始于20世纪初年。过去搞体育的人,一类是走江湖卖艺的,如摔跤习武耍把式、卖大力丸的等等,那是为了护身糊口;一类是舞枪弄棒、走马骑射的八旗子弟、纨绔子弟们,纯属炫耀和消遣玩的。因而也就不奇怪建国之初,人们为什么有把体育这行当看做是个不正经的职业、搞体育的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这个老观念了。就像过去有句老话说的:花花公子搞文艺,浪荡公子搞体育。如此一来,体育干部自然一时难配齐。如果放到现在,呵呵,早就会被刚毕业的大学生挤破了体育部门的大门,哪容的你去招人啊,这是彼一时、此一时也。
  也就是贺老总了,一家伙把手伸的老长,不但直接到军队里挖人,还把手伸进了内务部、共青团等部门要人,搞的谢觉哉、**等怪不好意思的,赶紧放人。就这样,蔡树藩、李梦华、张之槐、张联华、朱德宝、陈先、曹建纯、董念黎、张非垢等等一批部队和地方干部,自愿也好,不自愿也好,陆陆续续的被贺大掌门招集、收拢在了麾下。还有荣高棠这员战将在体委冲锋陷阵,总算把中国的体育事业抓起来了。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尽管搞体育不是什么吃香的事,但有人干了,就有人出来吹毛求疵,说长道短。当时用人是十分看重出身和社会关系的,有人反映说运动员涂某某社会关系复杂,不适合当国家队员;还有人议论,国家女排队员曹某某祖上是民国初年的高官等,一时议论纷纷。贺老总可不管那个,他是个爱才心切的人,对人才不仅重用,还要替人家考虑,甚至是设法解决人家的困难。对被议论的那个女排队员,写信给以示鼓励,香港乒乓球运动员傅其芳表示想回大陆打球,但顾虑自己生活困难,还欠了一笔债。贺老总知道后不仅表示欢迎,替他还了债,而且同体委其他领导商量后,特批其领高薪,打消他的顾虑,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第二章 侠义双雄领征程
更新时间2010-8-15 20:00:49字数:3154

 新官上任三把火,贺老总也不例外,前面所说的那些做法,迅速建立起一支体育管理队伍,实行不拘一格的用人政策,就是贺老总使出的第一件法宝。正因贺老总实行的家有梧桐树的用人政策,才吸引了后来一批批海归的凤凰,充实和壮大了贺老总的体委队伍。有了队伍人到的差不多了哈,贺老总俨然以铁匠铺首席师傅的面目自居,亲自披挂上阵,又施展出第二个法宝,决意把中国竞技体育专业队打造成一支叱诧风云、国际一流的钢铁队伍。毕竟是富有长期带兵的经验,贺老总知道该怎么做,该从哪里下手。他借鉴了部队的管理办法运用到体育事业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精心培育,不断打造。他提出的三从一大五过硬口号,至今仍是一些运动队尊奉的《圣经》。经过叮叮当当的一番千锤百炼的锻造后,一支向解放军学习,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的体育队伍就这样新鲜热辣的出炉了。到了**前的短短十几年,中国的竞技体育推到亚洲无可争议的第一,即使西方体育界在冷战年代敌视中国体育,也不得不正视中国体育的存在。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在世界的优势比今天还要大,游泳、举重、田径都打破过世界纪录,而贺龙刚到国家体委时,这些项目在世界连三流都不是。这就是贺老总取得的成就,这就是贺老总带出来的队伍。贺老总祭起的第三件法宝是,普及群众体育运动。他的认识很明确、很实用:搞体育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生产和国防。把人民群众的体质搞好,让学生们能更好的学习,工人、农民能更好的生产,战士们能把手榴弹扔得更远,拼刺刀时勇气更足,更有效的打击敌人。练为战,体育是为生产服务的,是在群众这个广阔的基础上开展的。为此,在贺老总的执掌下,国家体委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先是在全国职工中掀起了体育活动高潮,到1956底,全国有产业协会19个,基层体协2.51万个,会员达178万;随后又在农村中大力普及体育活动,到1957年,大陆农村已经建立了3万多个基层体育协会,会员达90万之多。这还没完,贺老总目光如炬,又盯住了那些具有某种优势项目的排球之乡、武术之乡、足球之乡、田径之乡、游泳之乡、摔跤之乡,他要求国家体委作出计划,把这些体育之乡的经验普及推广到广大农村中去。过去中国被外国列强叫了多少年的东亚病夫,到现在该让那些家伙们变变脑筋换换嘴了!有人说,五六十年代的“全民健身”活动比今天更红火,那时体育界是两条腿并进的。至于其他诸如建体育馆场、成立体育院校、组织运动比赛、办体育报等等等等事情就不细说了。总之,贺老总凭着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呕心沥血,使出浑身解数加大刀阔斧的,硬是促成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把中国体坛这一亩三分地伺弄的热闹非凡,精彩纷呈。这就叫玩转体育如魔方,变化多彩见神效。
  如果说贺老总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的话,那有几个人可以说是促进和发展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功勋人物。正当贺老总忙得团团转,到处搜罗体育人才、组建队伍、放手大干快上的时候,也是天遂人愿,受贺老总不拘一格用人才政策的吸引,许多体育人才自己找上门来了。在50年代初,海外华人华侨掀起了一股回国热,在这些激情报国的华侨中,印尼归侨占了很大比重,其中不乏羽毛球高手。话说到这会,深刻影响中国羽坛的两位大侠郑重出场了,他俩就是王文教、陈福寿。这个哥俩是第一批回国的华侨羽球高手,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国家级羽毛球队,又先后做搭档,担任了国家羽球队的教练、主教练、副总教练、总教练等,培养和训练出了许多著名的羽球名家和好手,带领中国羽球队在国际赛场上南征北战,杀出了一片天地,攀上了国际羽坛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可惜的是这俩位大侠,做中国运动员的时候年龄偏大了点,和国外运动员比赛的少,因而名头倒不如做教头的名气大。在王文教任总教练、陈福寿任副总教练期间,中国队获得了除奥运会和苏迪曼杯冠军外的56个世界单项冠军,9个世界团体冠军,可见其劳苦功高,功不可没。
  说起来,中国驻印尼大使也有助一臂之功。1953年中国驻印尼大使通过一位华侨,邀请了一批有50人的印尼华侨组体育观光团5月初到中国的天津参加一个四项球类运动会,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苏添瑞等人就在这批人当中。要知道,在50年代初王文教就已经成为印尼羽毛球界的明星了,而陈福寿则代表印尼国家羽毛球队,多次参加过国际羽毛球比赛,绰号小辣椒。他和王文教从小就在一起打羽毛球,又是双打的搭档,属于那种秤不离砣、公不离婆的朋友。谁知因办手续拖延和交通不便,一行人紧赶慢赶到了天津,运动会已经结束了。于是乎,体育参观团成员顺理成章的和运动会表演项目的羽毛球冠亚军进行了一场友谊切磋赛。双方一交手问题就来了,王文教惊讶的发现,中国选手羽毛球的技战术水平啊,和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当时中国羽毛球的水平就这么低?!没错,这确实是当时中国羽毛球运动的真实水平,和国际上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没法相比。中国有些羽毛球运动员一身二任,还兼着网球运动员的身份。陈福寿后来也回忆说,当时的全国羽毛球冠亚军,简直没办法和我们打,从没一局得到5分的……那位刚刚获得全国冠军的运动员被王文教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几乎找不到北,第一局就被切了个15比0,第二局眼看又要磋出个相同的结果,王文教不忍心了,这是怎么了?这是在祖国,是和娘家人较量呀,干嘛非要赶尽杀绝,把自家人的面子剥个一干二净才算完?手底下一松,赶紧送了几分,才算留了点面子,陈福寿也是手下留情,不好意思零封对手。之后,体育观光团到沈阳、鞍山、抚顺、北京、上海等地只好自己搞表演和献技,如果还比赛的话,那……还会给主家造成难堪的。不过,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势,人们工作热火朝天的豪迈干劲,却激起了王文教、陈福寿这几个年轻人的爱国热诚。作为华人,与其代表印尼,还不如代表自己的国家去拿奖来得更有意义!他们当时就产生了留在祖国不回去的心思,问题是这50人的体育观光团出来时受到印尼方面的刁难,只给他们办了个集体签证,如果有一个人不回,就牵连到整个团体人员。因此他们只能先回到印尼再想办法返回祖国。
  1954年,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苏添瑞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在北京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羽毛球集训队,队员就是他们几个人。据说王文教回国前已经和女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为了回国,毅然放弃了爱情。在他们类似振臂一呼的举动下,拉开了新中国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序幕。一年后施宁安回国,加入了这支集训队。再后来,又有方凯祥、汤仙虎、侯加昌、傅汉洵等赫赫名将归来,以后陆续又有吴俊盛、张铸成、薛从良、颜存彩等侠义之士回国,并带来了国际羽毛球的最新打法和先进技术。在归来的华侨中,还成长起一批扬威国际羽坛的女侠客,如陈玉娘、梁小牧、梁秋霞等。正可谓风云际会,星光灿烂。他们的归来,为中国羽坛增添了大批的羽球人材,增加了雄厚的力量和宝贵的财富。珍惜人材的贺老总如获至宝,眉头肯定舒展了一些。印尼当局怎么想我无法知道,但他们一味实行歧视、刁难、排斥华人的政策,结果让本应能为该国效力的羽球人材白白流失了,给中国羽坛输送了不少新鲜血液,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谁让你种下蒺藜呢,收获的只有刺草。就凭这一点,以后印尼队不输给中国队,那就奇了大怪,没了天理!这么说吧,也正是大批海外兵团的归来,直接提升了中国羽毛球的战斗力,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你想啊,这些羽球高手一回国,有的直接加盟中国羽坛,成了中国队的栋梁,他们秉承了印尼羽毛球运动的优良传统和技术,综合体育素质较高,给中国羽坛武装了优秀的羽球技术,同时,更多的人材被安排到各地学校当了体育老师,为在群众中推广和普及了羽毛球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第三章 羽球王国非虚名
更新时间2010-8-15 20:13:49字数:3085

 金字塔很雄壮,但那是靠宽厚、坚实的底座基石层层堆积起来的啊。中国的羽毛球运动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打破小范围、小规模的规模,如涟漪般横向朝大范围的群众性活动蓬勃发展起来。由于大部分印尼归侨的故乡在福建、广东两省,因而这两省一个是得风气之先,一个是近水楼台,早期羽毛球的整体水平就比较高,名头响。福建队以手法细致、突击动作小、出手快、爆发力强而著称;而广东队则以快速上网,采用垫步加蹬跨步,后退步法则以蹬跳步,代表了中国羽毛球两种不同的流派,即“福建队手法、广东队步法”的说法。在那个缺乏更多对外联络、比赛的封闭时期,这种内部不同的打法和风格,促进和保证了中国羽毛球水平的飞速提升。对羽毛球技战术而言,流派是个好东东,这两种流派之间的互相学习切磋,带动了整个中国羽毛球水平的不断发展。但如果流派形成成了门派,又有了门户之见,那就不是好事情了。从1956年12月至2006年这50年间,福建羽毛球队培养了21名(一说19名)世界冠军,广东羽毛球队也培养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400多人,为历代的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人才。从此,中国羽毛球队人才代代辈出、后继年年有人,打破了印尼队垄断国际羽坛的美梦,铸造出长盛不衰的辉煌前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落窝鸡,摇身变成了金凤凰,展翅飞黄腾达,直冲霄汉。1956年至1958年,接连举办了三次全国羽毛球赛,这几次的大比赛不仅极大促进了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而且也成了进军国际羽坛而搞的热身活动。就在大跃进的年代,中国羽毛球队响亮的提出了“十年打败世界冠军”,攀登世界技术高峰的口号,雄心勃勃的剑指羽坛第一把交椅。中国羽坛众将敢于这样张狂,并非受了当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蛊惑,更不是服了兴奋剂的狂躁表现,而是觉得手里拥有了类似金刚钻的兵刃,或者即将掌握金刚钻级的装备。正因如此,随着中国开始逐渐扩大国际体育的交往,在50年代中后期,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羽坛,首先要和一个近在咫尺、又即将成为国际新霸主的印尼羽坛王国,发生不可必免的冲突和碰撞。当然,这个冲突和碰撞,绝非是狭路相逢的打擂方式出现,而是以友好访问的华丽外衣遮掩的。正因为如此,加上中、印尼羽坛之间有扯不清、道不明的亲缘关系,就演绎出许多恩恩怨怨的轶事和传奇色彩的故事。
  印尼羽球队可非等闲之旅。在50年代至中后期,本是马来西亚羽球队垄断了国际羽坛的天下。但从1958年开始,印尼暂露头角,来势正猛,以陈友福为代表,以较快的速度运用下压抢网和加强扣杀上网的技术击败了以技术性为代表的打法,将马来西亚队打下了羽坛霸主的宝座,从此世界羽坛就成了印尼的自留地,想什么时候拿汤姆斯杯就去拿,并赢得了羽毛球王国的美誉。从1958年至1979年间,印尼队共七次荣获汤姆斯杯,可谓是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那样随便自如。可惜呀可惜,颜良虽勇,那是关羽还没现身,并非颜良无敌。女子羽坛在5、60年代中,美国姑娘当仁不让的成了国际羽坛的霸王花,但从60年代中后期。日本女子又崭露头角,将美国人拉下马,成了羽坛新霸主,此后中国女队、印尼女队又先后脱颖而出。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不过这个转来的风水可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更不是摇奖摇出来的大运,全凭运动员们平时的辛勤训练和赛场上一分一分的奋力拼搏换来的。世上也绝没有不经历风雨就随随便便见彩虹的好事,更不会出现一声芝麻开门便轻轻松松捡财宝的美梦。
  为什么印尼羽毛球运动开展的这样蓬勃兴旺?盖因羽毛球运动在东南亚很普及,尤其是在印尼,羽毛球球馆林立,玩羽毛球成了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犹如巴西的足球那样普遍受人喜爱,凭借有如此雄厚和广大的群众基础,自然民间羽球高手众多。印尼被称为羽毛球王国绝非浪得虚名。
  有个值得一提的情况,就是50年代至80年代里,在印尼众多扬名世界、饮誉国际羽坛的名将中,有不少耀武扬威的华裔选手,如印尼首个全英赛男单冠军陈友福,八届全英男单冠军得主梁海量,三届全英男单冠军得主、被誉为“天皇巨星”的林水镜、有“双打王”美誉之一的梁春生等,更不用说那些已经归国并代表中国出场的羽球名将了,可见华人在印尼羽坛中的作用与影响。但到了90年代后,却鲜有出名的华人选手了,并且印尼羽毛球的整体水平也开始有所下降。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中国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印尼前羽球名将魏仁芳,他感慨,现在打球的华人子女越来越少了!这也许和华人在印尼的处境变化以及做羽毛球运动员的收入不高有关吧。华人以前在印尼的生存环境很不好,受排挤的现象比较严重,而羽毛球恰恰是华人可以展现才能与才华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很多华人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现在,华人在印尼的整体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自然也就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于是羽毛球也就变得没有那么抢眼或迫切了。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华人现在都在和中国做生意,这也给华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再加上羽毛球运动员的收入跟以前相比并没有增加,华人培养子女打球的兴趣与劲头自然也就下降了。另外,在印尼打羽毛球,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每个月都要一千多甚至两千元人民币,这不是每个印尼家庭都能负担的,打羽毛球的总人数因此也有所下降,优秀人才自然也就减少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应该说也比较重要,那就是现在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明显下降了,而打羽毛球又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印尼羽毛球整体水平的下降甚至再进一步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瘦弱的骆驼比马大,直至现在,印尼羽毛球的俱乐部数量与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可以说是处于第一位的,而这也恰恰是印尼国家羽毛球队获取新生力量之所在。目前在印尼,其实相当于存在着两支“国家队”,平时代表印尼参加国际比赛的一支队伍由体委属下的印尼羽协管理,另外一支由青年与体育部组建的队伍基本以年轻人为主,但这支队伍的很多人同时又是国家队的队员,平时并没有正常训练,主要只是给相关队员提供一种待遇方面的保证。因而尽管这些年来有马来西亚、韩国、丹麦等羽坛强敌,跃马横刀雄纠纠、气昂昂的打上门来砸场子、趟地盘,给中国队和印尼队施以颜色,甚至几次在汤杯赛上把中国队及印尼队打落下马、掀翻在地的时候,但那毕竟不如印尼羽球队的长久威胁大,始终成为中国羽球队的头号杀手。
  1956年,年轻的羽坛弱旅中国队迎来了第一支来访的国家队——强劲的印尼羽毛球国家队,双方先后在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广州等地展开了10次50场激战,头一回亮剑的结果,印尼羽坛剑客10战皆捷,共赢44场负6场,可谓扬眉吐气,豪气干云。而中国羽球队技不如人,虽不是人人挂彩,但基本上都身负重伤。查看成绩单,中国羽坛剑客们主要输在单打上,王文教、陈福寿都以0:2负于对手,男子双打互有胜负,女队均败给了对方,输得那叫一败涂地、面目无光啊。初出茅庐的中国羽球队当场就被人家尅的头破血流,似乎真是杯具、餐具都俱全了!且慢,是谁杯具、餐具啊?从以后的事实来看,更不幸的应该是印尼队!因为与他们为邻的,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可怕对手。惨败后的中国羽坛好汉们心情肯定是不好受,他们擦干血迹爬起身,咬着牙憋着劲,摸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继续埋头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战术。转过年来,中国羽毛球队回访印尼时,仍是以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施安宁这几个为主力的精英上阵,双方摆开阵势噼里啪啦你劈我砍的对抗了9次,中国队7胜2负,取得了赢30场负15场的战绩,回敬了对方一个满脸花,总算是扳回了去年大输特输的面子。


第四章 横扫诸强如席卷
更新时间2010-8-15 20:26:06字数:3117

 这两场赛事,可以说是中国、印尼羽坛之间的前哨战、侦察战、摸底战,也揭开了此后两国羽坛之间五十来年的死磕硬碰的序幕。搞笑的是,中国羽球队回访印尼的时候,印尼羽总还抱着陈年旧账的眼光,完全没把中国羽球队当回事,其负责人一个劲的劝慰没买到票的观众:一边倒的球,看了也不精彩。殊不知,中国队的优势是不仅拥有众多的人口基础,勤学苦练的能力,而且还有善于钻研的精神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本事,这是印尼队不如中国队的地方,因而数月之后,中国队羽球技战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让不曾料到的印尼人,惊的眼镜片跌碎了一地。通过这两场PK,中国羽球队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能攻不能守、失误较多、变化较少、步伐凌乱等等,而且收获不小,一是增加了打败印尼队的信心,二是通过这两场赛事,中国队还另有意外的收获,这个意外收获放在后边说。此后几年,中国羽球队在国内外东征西战,并于1964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中国羽毛球运动“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发展方向。在中国队崛起的那几年中,中国羽球将士东征西战,和国外羽坛几大强队总共打了四场大战役。
  说起那四场战役,确实是值得津津乐道。第一场大战役在1963年7至8月爆发的,战场设在了北京。这是时隔6年期间又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队终于等来的一天。中国羽球将士们早就磨刀霍霍,剑拔弩张。年轻选手汤仙虎、侯加昌都参加了这场会战,结果首战取得四胜一负的战绩,再次让印尼队付出了头破血流的代价,全场观众一片沸腾。史称这次战役为:誉满京城中印战。第二场大战役是同年11月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打响的,自不待言,中国男女羽球队取得了女团、男单的好成绩,若不是周总理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笑呵呵的劝贺老总手下留情,汤仙虎岂能让已经累的半残的对手取胜!此战号称:新运风采实力战。第三场大战役发生在1964年,挟蝉联两届汤杯团体冠军之威的印尼羽球队卷土重来中国,这次来访队员绝大部分是参加夺得汤杯赛冠军的主力队员,包括男单世界冠军陈友福在内,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挽回去年掺败的面子,找回羽球王国的尊严。一方是身怀绝技,艺高胆大,乘胜前进;一方是众志成城,胸有成竹,严阵以待。双方羽林部队剑拔弩张,虎视眈眈,都暗捏着一把劲,看到底是鹿死谁手。经过一番激斗后,双方清点战果,在京之战中国羽球将士以4:1获胜,再次奏捷。随后在广州和武汉,地方军广东、湖北联队三次以3:2获胜,印尼队只以3:2战胜了因主力队员缺席而实力受影响的福建队。当年10月,中国羽球队回访印尼,几个回合下来,又次次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个回合较量的战役,又称:中印一决雌雄战。正是通过这些比赛的积累,中国羽毛球队不仅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打服了印尼队,令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羽林部队的厉害。
  第四场也是**前的最后一场大战役,是在1965年10月丹麦的国际羽毛球邀请赛上打响的。几乎与世半隔绝的中国羽球队,在短短几年之内修炼了一身硬功夫,虽然打败了世界羽坛第一高手印尼羽球队,但并不能完全、彻底的令人信服中国队就等于是世界第一,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和世界其他强队面对面的交过锋。印尼队羽球队几次败给中国队后,为了找回些许面子,就在这个问题上散布言论说:你们对付亚洲人行,对付身材高大、力量大、技术好的欧洲人,你们的快攻就不行了。尤其是对付丹麦人,不行!
  印尼人的预言灵不灵,不是他们说了算,那是靠实际行动检验滴。中国羽坛剑客们很清楚,只有用胜负才能检验谁是吃几碗干饭的主,用战绩来证明谁是实打实的王中王。好在中国队的羽球将士没有让印尼队这种自我安慰的心理和不靠谱的预言维持了多久,双方较量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北欧的羽毛球强国丹麦和瑞典得知中国队屡次战胜世界冠军印尼队,也有同中国队一较高低、掂量掂量中国羽坛剑客的斤两的心思,便邀请中国队访问北欧。这可是大热天的有人送冰棍,对了胃口。贺老总的态度很爽快:这次出访我们自己出钱,打输了没关系,算是交学费,但是要把他们的技术特点、打法带回来研究。
  这就是要想抬头吐气,需先低头吸气嘛。当然,抱着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良好心态走出去请进来,开开眼是非常必要的,1965年10月中国羽毛球队应邀参加了在丹麦举行的国际羽毛球邀请赛,出去的人员有,教练员王文教,男队员汤仙虎、侯如昌、方凯祥、林建成、吴俊盛。女队员陈玉娘、梁小牧、陈丽娟等,可谓人才济济,精英尽出。为此次赛事中国羽坛事前作了较认真的准备,调广东、福建、湖北羽球精英们组队,从7月就开始了集训,这叫不打无把握之仗,也是学自咱解放军的一种作战风格啊。
  当中国羽毛球队抵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当晚,丹麦电视台在体育新闻中介绍中国羽毛球队时,主持人阴阳怪气的公开说:据说中国的羽毛球水平很高,但是真是假,我们谁也不知道,说句实话,对中国人会不会打羽毛球,我们都很怀疑。
  这句话,不屑、轻蔑之词溢于言表。贬低的言论也就罢了,更让异国他乡的中国羽坛侠客们没料到的是,一连几天,别说摸底的探子了,就连一个丹麦观众也没有前来看他们的训练。可见当地无论是对手还是一般群众,都没把这些中国人放在眼里。这状况搞的中国驻丹麦大使也疑疑惑惑,看着身材不算壮、脸面白净的本国羽球主力队员关心的问:要不要加强营养,能打胜丹麦吗?
  是啊,中国百年赢弱,一向被西方国家看不起,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贫穷、肮脏、落后,男人头上有条辫子,女人缠足,个个面黄肌瘦,甚至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有中国电影表现青年人喝啤酒的生活情节,仍有西方人认为是虚假的,可见西方国家有的人对中国成见之深。好吧,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憋了一肚子火的中国羽球健儿到了赛前的场上,看到对方球员虽然人高马大牛B哄哄的,但热身训练表现的速度却慢吞吞的,这下让心明眼亮的中国羽球侠客们一下就看出了破绽,当时就有了底。一场中国侠客对西方骑士的决斗就此拉开了战幕,开头炮的方凯祥一阵猛轰,以15∶6、15∶10的战绩,就把6次蝉联全英锦标赛单打冠军的埃尔兰.考普斯轰倒了。此后中国羽球健儿士气大振,个个刺刀见红,人人劈瓜砍菜,很快就结束了战斗。东方侠客与西方骑士对决的结果是,丹麦骑士们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就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了。在丹麦出战24场,中国羽球队次次获胜,仗仗奏捷,虽然没让丹麦的羽球骑士们站着进来、横着出去,却也令他们仰着头进来,垂着头出去了。中国羽球健儿回到驻地中国驻丹麦使馆,巳是凌晨两点了,没想到大使和夫人及全使馆的人员都在等着他们,热烈祝贺欢他们把不可一世的“世界冠军”打得那么狼狈,大使馆的领导直夸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访问瑞典出战10场,中国羽球队又是毫无悬念的获得一边倒的全胜,让对手俯首甘为阶下臣。火车不是推的,牛皮岂是吹的,还是用成绩单来说话吧。在访丹麦、瑞典的34场比赛中,除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的两场是以2:1取胜外,其他场次中国羽球队均以2:0的明显优势,轻轻松松的斩落对方于马下。在丹麦举行的国际邀请赛中,最后五个项目的决赛除女子双打是在中、丹两国运动员间争夺外,其他4个项目的决赛都成了中国羽球剑客们的内战表演。汤仙虎更是神勇,在比赛中有一局以15∶0的优势,打得曾6次蝉联全英锦标赛单打冠军的埃尔兰.考普斯满场找不到北,只有可怜的满地找牙的份。陈玉娘更狠,创造了四局赢对手11∶0的记录。这份成绩单让谁看了,都觉得像是重量级与轻量级的比划,中间差了几个级别,而不是同级别的较量。


第五章 威震西洋两豪杰
更新时间2010-8-15 20:37:02字数:3201

 此次中国羽毛球队仗剑异国行的表现震撼了世界羽坛,中国羽球剑客们快速缭乱的进攻打法,更使世界羽坛人士惊叹不已。与先前门前无人理的情况相比,当地的各种报刊像炸了窝似的争先报导,都一边倒的赞不绝口。《贝林时报》评论道:“速度快得像闪电的中国人,把丹麦选手一扫而光。”《政治报》写道:“中国人的打法是轻巧而富于艺术性和浪慢性的。毫无疑问,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比赛中显露峰芒。”《日德兰邮报》以“中国人比丹麦优秀的羽毛球选手高一级”作为标题,文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对球路的判断力简直了不起,他们的动作虽小,但非常有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击杀动作,他们都是跳起来在空中击球的。”瑞典的《南瑞典报》写道:“中国羽毛球队第一次在欧洲露面,就表现出了它在世界羽坛的领先地位。中国运动员出色地弹跳能力,熟练多样的打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选手以快速和有力的攻球完全战胜了丹麦的羽毛球明星。”《斯德哥尔摩新闻》的评价是:“中国人很快登上了顶峰,现在他们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羽毛球选手。”
  尽管丹麦羽球骑士们输惨了,但仍不服气,在招待中国选手的酒宴上有人发牢骚说:10月份不是我们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刻,4月份对我们是最佳时节。希望明年春天邀请我们到贵国再进行一次比赛。说此话的不是别人,就是一位输惨了的丹麦羽球高手。虽然提出再战的理由比较奇特,但不服输的精神可以理解。回国后,风趣的贺老总犒劳这些让丹麦高手吃了鸭蛋的中国羽球侠客吃烤鸭,那意思很明显,鼓励羽球健儿们继续让对手吃更多的鸭蛋!得知对手不服气,贺老总就来情绪啦:好啊,请他们来,你们苦练一百天,不但国家队要赢,二线、三线、地方队都要赢,要打得丹麦队服气。赢球还要赢心,让对方口服心也服。
  1966年4月中下旬,丹麦骑士们选择了适合他们比赛的最佳季节,集中了国内的精兵良将,其中不仅有男子单打世界冠军科普斯,还有当年丹麦全国男子单打冠、亚军——斯文。安德森、埃里克。尼尔森等强手,组成豪华的阵容,估计也是在家里猛练了一阵,把战刀磨得锋利,如约前来复仇了。访华期间,双方共比赛了8次40场,结果中国羽球队胜了33场,对方仅胜7场。中国国家一队出赛2次共10场以10:0胜;国家二队出赛2次共10场以9:1胜;上海、湖北两队各出赛1次共10场每战皆胜;福建、广东两队各出赛1次共10场也均获全胜。其中,国家一队的汤仙虎与丹麦冠军安德森对阵两次,以15∶7、15∶3及15∶0、15∶2的悬殊比分轻取胜券。湖北队的年轻新秀杨美良亦以10∶15、15∶5、15∶13的成绩攻克了这位欧洲名将。中国队的胜利,完全实现了贺老总龙提出的要求。这个回合的战役,我名之为:横扫北欧正名战。
  通过这四场与世界强队各次比赛连战皆捷的大战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已赶上了世界强队的水平,并登上了巅峰。用中国羽球队队长林建成的口头阐来说,世界在我脚下。意思是仗剑天涯任我行,中国羽球队走到哪里就能把对手踩死在哪里。也正如外电外报称誉那样:中国家羽毛球队已成为“冠军之冠军”和“无冕之王”。可以说,这个时期称得上是中国羽毛球运动的“黄金时代”。
  中国队能迅速的取得如此成绩,单凭王文教、陈福寿两位大侠是不够的,现在返回到1956年印尼羽球队第一次访华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期间,有一位值得大书一笔的大侠出现了。此人别非,就是印尼队的带队教练华侨林丰玉!中国羽毛球落后的水平和连战皆输的状况,不仅深深刺痛了他的一颗爱国心,更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他当即留下来,精心训练广东省羽毛球队,以至于当时印尼队已经回国了,他还在广州滞留了3个月,直到护照期满。这还不算,林丰玉决心要帮助祖国羽毛球运动打一个翻身仗,于1957年毅然绝然的回国,担任了福建羽毛球队第一任教练,这就是中国羽球队失利的一个意外收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取得的第一个战绩是,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福建队包揽了羽毛球五个项目的冠军。第二个战绩是,当中国羽球界提出在10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时,林丰玉气势如虹的表示:我只要8年!结果,时间定格在1963年7月14日,中国羽球剑客们只奋力磨了5年剑,就在北京的体育馆里,拔剑出鞘,纵横劈杀,以4:1的锐不可挡之势,力斩头顶1961年汤姆斯杯团体冠军光环的劲旅印尼队于马下,取得首战的胜利!林丰玉和全体队员紧紧地拥抱成一团,大家眼里都噙着激动的泪花。5年拚搏终于美梦成真,不容易啊!喜讯如风立即吹遍全国,国际羽坛震动。连周总理、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都出面接见,称赞他们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国威。他取得的第三个战绩是,中国羽球队打的前三场扬名海外的战役,都有他执掌和参与的功劳。而他付出的代价是,几十年如一日,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进过一次舞场,也不去游览名胜古迹。整天围着队员转,勤勤恳恳,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羽球事业,以至于到了42岁才结婚。因他立过誓言,不把队员培养成运动健将不结婚。林丰玉取得的第四个战绩,就是他带过的弟子……群星璀璨,名家如云啊。这也是这位中国羽球界的泰斗、教父级的教练引为得意的事情。
  另一位大侠的出场,也与林教头的情况相近。在1957年中国队第一次回访印尼赛中,虽然中国羽球队胜多负少,但偏偏让一位身在印尼、心系祖国的大侠目睹了中国羽球健儿的一场败绩,他就是当时在印尼还未怎么出名,但日后却成为中国羽坛勇冠三军、世界无敌的两位杀手之一的————侯加昌
  据侯加昌自己回忆,见到中国队和印尼国家队员组成的中爪哇队比赛失利的情景,让壮怀激烈的他十分失落,就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想成为一名战胜印尼队的中国选手的种子。及至印尼筹办青少年羽球集训,本想收录侯加昌,听说他持有中国国籍,就把他除名了。这种歧视性做法,更坚定了侯加昌回国的信念,在父兄的鼓励下,回国后的侯加昌,没几年就造就为成名动世界羽坛的大侠。如果说侯加昌的快吊结合突击的打法,以及技术全面、快攻凶狠、防守移动快、击球准确的羽球技术特点,成为他克敌制胜的法宝的话,同时也成就了他中国羽坛的一位杰出代表性人物。
  还有一位中国羽坛的杰出代表性人物出汤仙虎,是以虎虎生威的拼命三郎风格著称,其练就的快速下压后上网控制网前的进攻技术、出色的头顶扣杀动作和快速灵活的步法,洞穿对手的夺命剑招,造就了他人中龙凤的地位。当年在回国前,在印尼已小有名气的汤仙虎只有18岁,对祖国的情况基本是一无所知,除了会用中文写自己的名字外,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在印尼生活18年,如同一个道地的印尼人,但在他的骨子里,却深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就决定了他的未来命运。当汤仙虎得知祖国在召唤,需要羽球人才的时候,当即决定回到中国来。多少年后,有人问他回国的背景,他淡淡的说,我只想打球。那时在印尼,打球只能自己上俱乐部,这也是促成他选择回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有拼命三郎之称的队友林建成回忆,在球场上汤仙虎更是个拼命三郎。在当时那个年代,训练馆里没有空调设备,一上午训练下来要换几件运动衣,坐下休息时,坐位下就是一滩的汗水,袜子一经汗水浸泡,要想脱袜子都得费点力气,体重一下子就少了5-6斤。可以说汤仙虎是训练中最卖力、流汗最多的一个,训练后,中餐都没味口吃饭了,可汤仙虎却总是一句话“一定要把最难吃的饭吃下去,这是为了下一次的训练”于是,在食堂里总可见到他在慢慢地吞食着我们那份绝对不可口的伙食。平时在学习或听报告时,常看到汤仙虎手里握着一个装满沙子的可乐瓶,在做着转腕的练习,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他手腕的爆发力就是这样练成的。当“**”风暴破坏了正常的训练制度时,球馆不开放,也没人敢坚持训练,怕被扣上“白专道路”之时,汤仙虎还常常带着当时年纪还小的乒乓队员郭跃华(后来也成了著名的世界冠军)在做沙坑四方步法训练。


第六章 无冕之王镇天下
更新时间2010-8-15 21:17:31字数:3118

 就像唐朝鼎盛时代涌现出现李白、杜甫两个超级大诗人一样,中国羽坛在步入鼎盛时期也冒出了两个奇才:福建队的汤仙虎与广东队的侯加昌。他俩开辟了中国羽坛的一个辉煌时期,号称汤侯时代。俩人在国际羽坛上所向披靡,横扫一切对手,就像是中国羽球队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双保险。汤侯时代就从1961年起到1975年止,持续了14年之久,除了**中断了5年外,两位高人置谦谦礼让的公德于不顾,公然把中国羽球男单冠军的虎皮交椅当成了自家的小板凳,想往上坐就伸手拈来坐下,全然不顾各路羽坛豪杰的切身感受,让他们年年陪太子读书,最后还要观摩两位大腕你争我夺的玩抢板凳的游戏,直到其中一位破绽少、花样多、发挥好的屁股落到凳子上为止。啧啧,真不怕磨破了裤子!据了解啊,两位大侠在国内抢凳子的成绩单如下:1961年至1963年,侯大侠领坐;此后快攻迅猛、步法灵活、杀吊落点好、控网能力强、两三年,汤大侠占上风;1972、1973年,侯大侠体能技能上去了,卷土重来又占先机;此后汤司令得意洋洋的做过还乡团团长,万户侯也不甘示弱,亦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机会。特别是在1973年,二位侠客当众在杭州的西子湖畔来了一场激情奔放的对决,双方都发挥出最佳水准,一时间刀光剑影、火星飞溅,让周围的各位行家里手看得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直呼过瘾:这才是高水平的较量啊!总之是两人风风雨雨十数度春秋寒暑,杀了个四海翻腾云水怒,九州震荡风雷激,留下了一段中国羽坛史上的佳话。
  问题是两位大侠在国内没玩够,有机会又跑到国外,就连国外亚锦赛、亚运赛那样几个的小马扎、木凳子也争来争去的不放过。虽因政治原因无法在汤姆斯杯上一显身手,但在国际赛场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从1963年到1975年,两位大侠对外决斗竟然未失一场!换句话说,在12年间,硬是打造了一副保持全胜的金刚不坏之身的生猛形象。也让我辈发愁,这么长时间,难道这俩就不怕在冠军的交椅上坐出老茧子来?!
  要说这俩大侠打遍天下无敌手,这话不虚,但也不完全对;这叫什么话,不是自相矛盾吗?哎,这叫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啊。因为他俩都没有打败过一个人,一个叫梁海量的印尼羽球选手,此位梁大侠不简单,七获全英锦标赛男单桂冠,是世界羽坛传奇人物之一。但反过来说,梁海量也没有打败过中国的两位大侠中的任何一位。造成这种境遇的,不是中国的大侠不想想试试对方的斤两,而是对方几次回避,不敢试试中国侠客的斤两,致使中国的大侠们身不由己的戴上了一顶无冕之王的帽子。此事说来话长,后面在表。
  中国女子羽球队与男队一样,是从50年代起步,60年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前面提到的陈玉娘、梁小牧、梁秋霞三女杰,就是那时6、70年代扬名中外的女选手,他们学习男子技术动作,以快攻、灵巧的技术在各种场合击败过世界冠军。被媒体誉为“羽坛小花旦”的陈玉娘,则是中国羽毛球队的头号甜美女杀手。她在印尼时就小有名气,13岁即获得梭罗市少年组冠军,14岁则拿到了中爪哇女单冠军。为了响应祖国的召唤,1960年仅14岁时便从印尼回到了中国,后来成为第一批调入国家队的选手。小姑娘在家的时候有一堆佣人伺候,回国后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普通话不会说,无法和队员沟通。想家了、输球了、有心事了,就是一个劲的训练,把所有的烦恼、不快统统抛到了一边。她自己坦露,我的努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别人训练1个小时,我就要花3个小时的时间来超越,基本功扎实才是获胜的关键。她的教练这样评价道,其他人是被逼着训练,对陈玉娘却要限制训练。早晨别人还在睡觉,她已跑完圈了,训练时间总是比别人长、比别人自觉。但即使如此,固执的陈玉娘仍然要为自己加码训练,以至于练到最后,连女性生理都出现了异常。这些归国华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名师陈福寿的指点下,在自己刻苦的努力下,陈玉娘练就了快速灵活的步法、准确的击球落点、进攻威胁大、攻防兼备的打法,回国第二年即得了全国冠军。从1964年至1978年,先后8次获得全国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冠军。1963年11月,在中国打了三年羽毛球的陈玉娘以国家队主力队员的身份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并击败了所有的印尼国手引起轰动。陈玉娘打起球来有股强烈的狠劲,不管对手是什么来头,只要往场上一站,唯一的念头就想着怎样把对方“打死”,就连同队的男选手也犯怵。从1973年到1975年,陈玉娘随队出访了丹麦、印尼、英国、日本等羽毛球水平高、并且拥有世界冠军的羽球大国。陈玉娘凭借着打不死的韧劲和誓死拿下对手的意念,和队友们打败了当时所有的世界冠军,并因此成为国际上的“不是世界冠军的世界冠军”!虽然她没有机会参加正式的国际羽毛球大赛,但论技术、论实力、论战绩她已具有世界第一单打的实力,许多世界冠军都败在它的拍下,达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境界。按说陈玉娘本应该有属于她称皇封后的时代,可惜正当事业刚攀上了高峰的时候,偏偏遇上了强大的政治风暴——**,遭遇了几年的磨难,等她再次复出的时候,岁数开始有点偏大了;再有,她和当时所有中国的羽球选手一样,始终没有参加过由国际羽总主办的正规国际比赛,因而未能取得后来的李玲蔚那样的“羽坛皇后”的名声。
  第二女侠当属梁小牧。此女侠大概为人比较低调,网上有关她的资料不多,只有只知道1958年她从印尼回祖国后,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靠这不服输的性格,很快摆脱了来料加工的不雅绰号,掌握了男队员的技术,形成了快攻迅猛、步法灵活、杀吊落点好、控网能力强的鲜明风格。1963年获得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和女双冠军。同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与印度尼西亚对抗赛中,她以11:1、11:2的悬殊比分战胜了亚运会冠军印尼的米娜妮,为中国队以4:1战胜印尼队取得了宝贵的一分,同年11月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与队友陈玉娘一起夺取了女子羽毛球团体冠军。此后,在国内外访问比赛中多次击败世界级选手,为我国羽毛球实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还曾三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她退役后进入了体育科研的领域,出书立说,把羽毛球拍换成了笔杆子,颇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味道。
  出道略晚的第三女侠是梁秋霞,也是归国印尼华侨。梁秋霞幼年时代在印尼即就和羽毛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她苦学苦练,加上悟性高,球技不断提高。回国后,她的精湛球术被发现,不久被吸收为国家羽毛球队员,并在各种赛事中表现不俗。1974年,在第七届亚运会上,梁秋霞与队友获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打破了中国在世界羽坛的沉寂。1976年,在第四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中,梁秋霞荣获女子单打冠军。1978年,在第八届亚运会上,她又获得女子单打冠军。仅仅四年,梁秋霞在国际性羽毛竞赛中,一鼓作气摘下5项桂冠,令世人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梁秋霞的弟弟梁春生是印尼队的羽球国手,著名的双打王。梁秋霞退役后,又回到了印尼,成为印尼羽球队的女子教练,在她的手下培养、调教出世界羽坛一代“女球王”王莲香和奥运羽毛球银牌得主张海丽,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打破了中国女单对世界羽坛的垄断局面,成为当时世界羽毛球女单第一人。此外,王香莲还与队友一起,在上世纪90年代,从中国女队手中夺得了两届尤伯杯。可见,印尼羽毛球女队的崛起,梁秋霞功不可没。
  但是,谁也没料到,正当中国羽球队坐在无冕之王的交椅上无忧无虑的时候,一场风暴突然袭来,直接把登上峰顶悠哉游哉的观山景的中国队刮了下来,而且跌得那么直接、那么彻底、那么迅速,一下子就跌倒了谷底。不仅让中国羽坛界人士措手不及,束手无策,而且也让国际上的人瞠目结舌,无法理解。


第七章 体育政治难分家
更新时间2010-8-17 9:54:04字数:3288

 曾有西方国家体育界一些人士不断的呼吁,政治是政治,体育是体育,政治不要干预体育。但实际上,体育这玩意逃不脱政治的影响。其实,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图。奥林匹克精神(Olympicspirit)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目标,就是以体育活动为平台,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凝聚在一起,通过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促进世界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但遗憾的是,干扰体育的政治行动往往与这个美好的目的背道而驰,体育常被政治干扰、介入、绑架甚至是被破坏的事情屡屡发生,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体育教练员、运动员遭受到政治的伤害也就不可必免了。说远点,在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1972年9月5日凌晨,8名自称“黑九月”的武装分子身着田径服装、拎着背包,伪装成运动员的样子,携带冲锋枪、手榴弹,突袭了慕尼黑奥运村,抓住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两名以色列保安作为人质,要挟以色列当局释放被关押的256名巴勒斯坦人。结果笨拙的德国警方营救不力,11名人质全部被杀害不说,还搭进去3名警察的性命,这一惨案震惊了全世界体育界人士。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在美国等国发起的抵制下,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加。四年之后,前苏联还以颜色,联合了13个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曾向国际奥委会反复说明体育与政治无关的前苏联奥委会给出的抵制理由是:“对派运动员到一个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参赛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心”。说近的,北京申报2000奥运会受到西方国家的阻击,致使功败垂成;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前,境外西方敌对势力和**合演了一出干扰火炬传递的闹剧,其情其景仍历历在目。国际奥运会尚且如此,世界羽坛岂能独善其身?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于1934年7月,总部设在伦敦,是国际奥委会承办的国际体育组织之一,汤姆斯杯赛(男子团体羽毛球锦标赛)和尤伯杯赛(女子团体羽毛球锦标赛)即是它组办的两大赛事。由于5、60年代是台湾代表中国加入的国际奥委会,而**与蒋介石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有你无我,有我没你。而当时的国际羽联竟蛮横无理的把台湾羽毛球组织视为一个国家组织,顽固坚持让羽球水平不高的台湾地区代表羽球水平高超的中国大陆,故大陆中国被排斥在外。因此,中国羽球队即使水平再高,实力再强,也无法参加由国际羽总主办的国际比赛。当时国际羽联的章程非常奇怪,所有的会员都有投票权,但是每个会员拥有的票数不同,有的三票、有的两票、有的一票,而英国一个国家就有十二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各三票(国际体育界但凡有着浓厚“大英帝国”烙印的组织都有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正常的途径让中国进入国际羽联困难很大。中国羽球队及队员,也只能被称为是“无冕之王”。1974年,中国羽协正式加入亚羽联后,就开始着手重返国际羽联,但当时的国际羽联仍拒绝修改国际羽联章程中的不合理条款。既然双方谈不拢,只好一拍两散,正所谓此处不留爷,爷自谋出路,人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吧,既然有人有枪有队伍有实力,谁不会另立山头啊?
  于是,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决定组织一个新的羽毛球国际组织和国际羽联唱对台戏。据霍英东先生回忆:在什么地方成立的?最后在家里成立!我让我的儿子震霆跑到泰国,把原来泰国的副总理他威将军请到香港来,当这个新的世界羽联的会长,因为中国当也不好,香港当也不好。当时成立是1978年2月,我们第一届世界羽联主办的比赛在泰国举行,**主席亲自到泰国颁奖……
  当时的这个世界羽联,只有21个成员,其中霍英东先生费了不少心思,专门从非洲拉上了尼日利亚、从美洲拉来了墨西哥,算是把“五大洲”凑齐了。“世界羽联”一共举行了两届“世界锦标赛”和一届“世界杯”,中国选手当然大获全胜,并且为了某种不难理解的原因,让泰国等其他国家的选手获得了“世界冠军”。由于当时很多羽毛球强国没有参加这项比赛,所以这样的“世界冠军”未必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不过话说回来,国际羽联缺了顶尖强队中国,其举办的赛事冠军也未必是真正的世界冠军。这样,羽球界形成了世界羽联与国际羽联分庭抗礼的局面。
  好在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由于中国羽毛球运动的高水平发展和亚非国家的呼声高涨,国际羽联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态度,商议着与世界羽联联合成一个组织。这期间,任职国际羽联副主席的印尼人苏迪曼为促使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的合并积极奔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终于在1981年促成了两大羽联的合并,结束了世界羽坛分裂的状况。大家共同办好羽毛球运动,何乐而不为?!但问题不仅仅在国外,国内的政治运动对体育事业的破坏更直接,更猛烈。前面说过,中国羽毛球队从高峰直接跌到谷底,原因非别,就是1966年中国发动了“**”,体育战线成了“重灾区”之一,中国体育界损兵折将,惨遭打击,焉有不跌之理?!主帅贺老总被迫害致死,体育干部被打倒,一些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被整,甚至是被夺去了生命。还有许多为国家立下不可磨灭功迹的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被扣上特嫌、里通国外等等莫须有的罪名横遭批斗,还大批的体委干部和体育工作者下放农村,从国家体委到各省、市、自治区体委被军事管制,运动队伍被迫解散;全国各地的体育场、馆等设施或被毁坏或被占为他用,器材散失殆尽,国家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体育事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羽毛球运动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地羽毛球队纷纷解散,羽坛教练王文教、陈福寿、林丰玉、杨人燧等于1969年被下放到福建西部的山区落户,去接受所谓的“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国羽毛球协会秘书长谢朝权及不少体育干部也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下放到“五七”干校。优秀运动员侯加昌、方凯祥、林建成、吴俊盛等也都下放农村去锻炼。说是下放锻炼或是去五七干校学习,其实和古代的发配和国外的流放待遇差不多,就是说法不同而已。在国内武斗夺权、内乱不止的局势下,人家强敌印尼却一直没闲着,在1968年夺得了全英羽毛球男单冠军不说,又于1969年从马来西亚队手中夺回世界羽毛球团体冠军,第四次捧走了汤姆斯杯。而中国的羽毛球健儿却不打自倒,脸朝黄土背朝天,成天在农村的地头上和泥土打交道,连球拍都摸不着,徒唤奈何。尽管他们身处困境,但在心里却始终装着羽毛球事业,盼望着返回羽坛为国争光,日夜等着归队训练的音讯。某一日,侯加昌偶然从广播及《参考消息》得知印尼出了个梁海量,拿了全英男单冠军,心里燃烧起与其较量火苗,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他只能在夜晚躺在南海县某个五七干校中的稻草铺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想想而已。除了越野跑保持体能别无它途,后来才修整了一小片沙土场地,挥拍活动活动算是热热身子。
  这样的情况到了1971年开始有了好转,还是周恩来指示国家体委成立羽毛球国家队,王文教任总教练,陈福寿任副总教练。1972年6月10日举行了全国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五项球类运动会。在周恩来总理的一再关怀和具体领导下,中国的体育开始复苏。然而,中国羽坛在大伤元气之后再力图登上新台阶,毕竟不是短期内能如愿以偿,就像大病初愈后的人立刻成为强壮者那样不现实。关键问题是,**对中国体育界的摧残可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仅损失了一批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优秀的教练、运动员,让大批运动员虚耗了大好年华,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并且造成了后继一时乏人的断代层;更可悲的是,**中还制定了华侨只能占一定比例的荒唐政策,排挤和扼杀了一些很有潜力的华侨选手!
  当时全国羽毛球队的数量已超过“**”前,但从质量上就差多了,能在两三年内接替国家水平的运动员太少,女队稍好些。那时能代表国家水平的运动员年龄最大的已36岁,其他都在30岁左右;陈玉娘、刘晓征也已26岁,球技虽能保持着高水平,体力却明显下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重新江湖的中国羽球健儿,能否威震羽坛,人们当然存有疑问了。


第八章 英雄迟暮霜雪飞
更新时间2010-8-17 21:54:28字数:3959

 前面说过,在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汤、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在印尼,也出了一个扬威世界羽坛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曾八获全英男单冠军的梁海量。此人身高1.79米,技术全面,战术富于变化,上网速度快,中场善于突击,尤精于后场头顶杀对角和直线。按说同处一个时代,应该能和中国顶一顶二的好手汤仙虎、侯加昌有交手的机会,但双方偏偏没有机缘当面锣、对面鼓的同场较量过,就像两条平行线,双方各行其是,却没有交汇过。当年**中侯加昌下放农村的时候,听说印尼出了个梁海量,极想与之试试,但陷于流放式困境的他只能躺在草棚中做天马行空的想想罢了。等到中国羽球队重出江湖了,又因台湾问题及国际政治原因,一直没能加入国际羽联,使得当时几个国际羽坛顶尖的高手始终无缘过招,一试高下。国际羽球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是孤独求败,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方是东方不败,连战皆捷冠三军。双方隔河相望,都保持着长盛不衰的记录。汤仙虎、侯加昌与“球王”梁海量之短长,成了当时乃至以后世界羽坛的一大“悬念”。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都想看看汤、侯和梁,到底是谁最厉害,谁的羽球功夫更高。因此国际羽球界有好事者组织了几次赛事,希望这几个人会会面,分出个高下来。有道是众人心里有杆秤,许多国家都给予中国队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中国队的实力在印尼队之上。印尼羽毛球界自然很不服气。他们派人专程去欧洲观看了中国队和其他队的比赛,印尼羽协主席表示:“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中国队比赛,而且,获胜的将是我们。”中国队听了这话,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也没有理由不应战。双方较上了劲,一次火星撞地球的大战也就应运而生了。1974年,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促成下,中国和印尼终于进行了一次世人瞩目的大战,比赛地点设在泰国的首都曼谷。这场比赛是中国羽坛经历**洗礼后,中、印尼两大羽毛球强国的第一次交手,双方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羽毛球选手,可以说毫无争议地代表了当时世界羽坛的最高水平。赛前,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起到了曼谷,准备亲眼目睹“世纪大战”的盛况。东南亚地区赌球盛行,这场比赛自然也不会被赌博公司放过,他们也开出赔率,吸引下注。
  然而,“天皇巨星”梁海量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也许是考虑到汤、侯的实力,也许是怕自己英名毁于一旦,不管他怎么想吧,总之是不顾印尼各方和全世界球迷的期望,怯场退出不赛了,让众人白忙活了半天不说,也使这场比赛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大家自然是失望有之,怨言有之。中国队也临时变阵,做出了应对,让侯加昌不出战,主动减少一名主力。这样,如果印尼队输了也就没有什么托词可言。结果不出中国教练的预料,由汤仙虎、方凯祥和陈天龙组阵的中国队经过两天的比赛,大胜印尼队,轰动了国际羽坛。没过多久,第7届亚运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进行。这次比赛的羽毛球项目仍受到羽球界的重视,因为,中国、印尼羽球队又有一次交手的机会。大家都希望在这次中、印尼交手,羽坛几大高手能切磋较量一番,以弥补上次的遗憾,印尼方面也希望借这次机会洗刷上一次失利的耻辱。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希望梁海量能够出战,证明一下英雄无敌的名声不是白给。其实,就是整个国际羽坛,都希望汤仙虎、侯家昌与梁海量交交手,切磋切磋,来证明谁是天下第一英雄。但是,不论是印尼队有意雪藏也好,还是梁海量采取了避不出战的策略也罢,总之是再次高挂免战牌,让众人大失所望。对此,印尼名将陈友福毫不客气的批评说:我要是梁海量的话,游泳也要游去(比赛)。不过,中国队还是经过录像了解、研究了梁海量的实力。通过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认为,汤仙虎、侯家昌是能够打败梁海量的,只要他们能对阵的话,不过历史是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了。我们自己说如何如何强,有点自吹之嫌,还是听听国外的内行人是怎么评价的吧。曾和汤、侯与梁海量交过手的马来西亚羽球名将古纳兰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说:“如果在侯加昌和梁海量之间下注,我会毫不犹豫的赌侯加昌赢。记不清是国外哪位也曾和汤、侯及梁海量交过手的某羽球名将这样评论说:我和梁海量打,想的是争取怎么能赢了他;而和中国的汤、侯对阵,则只想尽量怎么多赢几分。多说无益,就从战与不战这点来看,谁高谁低,谁是国际羽坛第一高手,大家应该心知肚明,自不待言。其实,衡量中国、印尼两国高手的水准,简单比较一下就可看出问题:梁海量在全盛时期对外作战常有败绩,而汤、侯两侠在全盛时期对外作战没有败绩,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别。
  1982年汤姆斯杯,印尼队为了卫冕,终于请出了梁海量这位尊神助阵,当时他已经挂拍两年,而侯加昌也已经担任了中国队的主教练。结果,梁海量输给了侯加昌的徒弟栾劲,牛B闪闪的金身被中国小将不客气的刮掉了一层皮。栾劲这样评价对手:梁的基本功不错,个头较高,身体条件也比较好,但汤仙虎和侯加昌的打法要比他先进,动作更隐蔽,汤仙虎和侯加昌还是能赢梁海量。还要说什么?栾劲以实际行动剥下梁海量的金皮还在那里扔着呢,事实应该胜于雄辩吧。
  **后期,随着中国体育界慢慢的复苏,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对外交往也开始恢复。这期间,在非常时期的中国体坛上出了个猛人,他就是周总理慧眼识才的钦点的38军政委王猛。此人虽然对体育是外行,但凭着一股傲然正气和抓纲掣领的原则,尽力扭转颓局,推动着体育战线往前走。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先是将体育战线从军队的领导下改为由国务院领导,其次是撤回军管干部,解放和使用体育干部。这才使中国体坛走向正轨。好在羽毛球运动的骨干力量都在,人员虽有老化,但技战术基本没怎么退化,仍保持着以往的高水平状态。中国羽毛球运动员频频出国访问、打比赛,一如既往的是场场胜仗,次次称雄。1973年1月,中国羽毛球队由领队孙兰、副邻队曾采藻率领出访欧洲。教练员:陈福寿;运动员:侯加昌、汤仙虎、方凯祥、陈天祥、周克俭、林墅更、陈玉娘、刘晓征、丘玉芳、雷永勇。出访的第一站是丹麦的哥本哈根,对丹麦国家队进行了10场对抗赛。中断7年与外界来往的中国羽毛球队,在出访前对外国来说是个谜。结果中国队以强劲的实力解了这个谜,当他们以10:0战胜对手、大获全胜时,国际羽坛随之震动了。当时丹麦的《贝林时报》写道:“中国羽毛球队在这里表演了精彩的世界最高球艺,只要中国不参加,任何(羽毛球)世界冠军都不是那么实在的”。“就现在来说,这些国际比赛的冠军仅仅是世界的第二名”。美联社1月5日报道:“以10:0打败丹麦选手的中国羽毛球代表团使这里的专家们瞪口呆,深信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败‘毛’的极好的运动员”。丹麦的考普斯(七次男单全英冠军的获得者)说:“中国运动员打羽毛球实在打得不像是人打的。他们一直都在进攻,袭击对方而又丝毫不感到疲倦或乏力,使对方在不知觉且又在不大吃力的情况下败下阵来”。出访第二站是英国,在这个现代羽毛球的发源地,共进行了4次31场比赛。我队胜24场,负7场。当时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评论中国羽毛球队说:“六十年代……他们学习了外国选手的长处,总结了中国老一辈选手的优点,坚决抛弃国际通常采用的以慢拉慢吊为主,以守为主的打法。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快速的打法,初步形成了“快、狠、准、活”的中国羽毛球的独特风格。终于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跃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1973年8月,中国队访问日本。日本女队是蝉联第4至第6届世界女子团体赛尤伯杯的冠军队。在日本赛了10次56场,胜44场,负12场。日报评论:“中国羽毛球队的特点是:耐力超人,政球以快速扣杀为主,扣杀时大多是跳跃扣杀,这是中国队强大的秘密“。日本国家队男队教练远井稔男说:“中国运动员不断跳跃扣杀的那种弹跳力毫不困难地救起和回击最大限度的角球队的那种柔韧力以及手腕上的功夫,都足以证明他们是经过艰苦训练的。”1973年9月,中国队出访马列来西亚,打了17次、30场,胜23场,负7场。全英羽毛球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马来西亚名将古纳兰说:“当我上场后不久,只转眼便被他们领先了11:0或12: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连串胜利的光芒掩盖了中国羽球队已经呈现疲老之师的缺陷,国内有人乐观的认为,“两男两女”(指汤、侯、陈和梁秋霞)可以打遍天下”,还抱着依靠老家伙、老经验、吃老资继续坐天下的想法,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却忘了羽毛球这个行当更离不开强健的体魄和不断发展更新的技战术。实际上,中国羽球队赢得再多,也无法掩盖**以来造成的后继乏人的断代恶果。长期使用快到了失效期的宝刀虽然还能斩落对手,但终有崩刃之时。拉响警报的这一天终于来了,1976年对中国羽球队来说是个不利的年份,名将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的纷纷失利于印尼人的拍下,尤其是在1976年的2月泰国举行的亚洲邀请赛上,印尼的苏米拉先后战胜了状态不佳和有伤病的汤仙虎、侯加昌,砸开了中国的双保险,取得了冠军,这下让可印尼人逮着炫耀的资本了,回到国内的苏米拉受到如英雄般的拥戴。面对接连而至的败局中国羽球队终于清醒过来,认识到培养新生代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如果再拖延新老运动员的交替,将使已在国际羽坛上历尽艰辛所建立的功绩一落千丈,使中国的羽毛球事业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当年还在**末期,王猛已调离国家体委,在四人帮的困扰下,国家体委克服重重困难,在北京组织举办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羽毛球集训,从全国各地调集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调查研人员集中进行训练的同时,认真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正是在这正背景下,1976年10月21日至11月7日,在印度的海德拉巴举行了第四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中国羽球队的老将侯加昌、汤仙虎不再参加团体赛,而由栾劲、陈昌杰、林江利、孙志安、姚喜明等一批新生代挑起了男子团体赛的重担。面对世界一流水平强队印尼队,年轻小将奋力拼博,虽以2:3失利,但可以说发挥了自己水平,虽败犹荣。

第九章 天翻地覆慨而慷
更新时间2010-8-18 17:46:11字数:3837

 转机发生在1978年。这年发生了几件事,一是世界羽联成立,为日后中国羽毛球队进入正轨国际赛事铺平了道路;二是国家体委在秦皇岛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为了培养新一代选手,压倒世界强队印尼队,再次登上世界老大的位置——不,这话太明显了,还是用一句官话说的含蓄点——为保持我国羽毛球运动的世界先进水平,向世界技术高峰攀登,大家回顾和总结了第一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以来的实践经验,强调了培养后备力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忙地让新手接班。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快字当头、进攻点多,封网积极,杀劈凶狠,防守刁稳,以攻为主,能攻善守,达到快狠准活全面结合,正确运用”的发展方向。同时强调指出:“要注意发展多种流派,做到百花齐放,以促进我国主要打法的提高与发展”。这次训练工作会议开得非常适时,它对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此,全国各地普遍重视羽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业余体校羽毛球班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做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新生一代的韩健、栾劲、庾耀东、陈昌杰、李玲蔚、韩爱萍、林瑛、吴迪西、郑昱鲤、田秉毅、杨克森、陈瑞珍、宋幼萍等等一批青少年好手初露锋芒,又经过一番磨练,中国队总算从一个汹涌的浪涛中站起身了。
  尽管如此,但在短时期内,中国队仍不能攻破的印尼羽球队的优势。在年底的第八届亚运会上,以林水镜、苏米拉为首的印尼骁将又先后战胜了汤仙虎、侯家昌等老将和韩健等后来培养的新秀,这下印尼队更是气焰嚣张的不可一世,口吐狂言:我们可以出10个人打败汤仙虎、侯家昌,可以出200个选手对付中国队,今后不要再在我们面前提中国队!曾几何时,被我们打得难以招架的对手如今却如此咄咄逼人,令往昔的“无冕之王”面上无光,也令他们心中的郁闷集结到了快要爆炸的程度。还在4年前的第七届亚运会上,就是这个印尼队,还十分头疼中国队汤、侯的双保险,畏畏缩缩的藏起其最好的选手不敢出战,并在赛前托人找中国队,希望中国把冠军让给他们,要什么条件尽管开……低三下四、可可怜怜的,如今是要饭的开宾馆——阔起来了,狂傲的仿佛世界羽坛已经放不下他们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针对印尼队的挑战,中国羽球队的好汉们哪能容下这口气?!教练班子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特点,制定出了详细的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加以严格实施,同时培养队员不怕困难,灵活机动,敢斗强手的拼博精神。只短短过了两年时间,就把印尼队的那种狂妄势头狠狠的压下去了。
  那是在两大羽联组织合并前的1980年2月,由国际羽联派出印尼队、世界羽联派出中国队,在新加坡举行了“谁是当今羽坛霸主”的争霸赛。这次比赛被称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羽毛球大赛”、“本世纪羽坛最大事件”。印尼队排出最强阵容出战,以林水镜领衔,双打王纪明发/梁春生在内,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中国队则派出了一产的由韩健、栾劲、阎玉江等新秀组成羽球队出场决斗。看到中国羽球队全是以新手组成的样子,羽坛的一些知名人士认为,中国与印尼之战是鸡蛋碰石头,下场肯定是输。岂知中国羽球新秀们不是鱼腩,而是初生牛犊,经过一番不负众望的艰苦麈战,顶翻了不可一世的印尼虎。特别是韩健战胜林水镜,拿到了关键一分,最终中国男队5:4胜出,女队1:3败北,令中国队为世界瞩目。同年在美国举行的首届世界运动会羽毛球比赛中,中国队获得四项冠军,再次证明是自己真正无敌的“世界冠军”。
  然而,新加坡之战只是预演,真正检验中国羽球队的实力和水平,打掉印尼人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彻底失魂落魄的一仗,还是在1982年中国羽毛球队首次参加的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中,与印尼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上。
  为打赢这场战役,印尼羽总可谓是调兵遣将,谋划万全,早早做足了准备。一是让如日中天、风头正劲有“天皇巨星”之称的林水镜打头阵,该猛男是三届全英男单冠军得主,典型的进攻型选手,打法多变,积极凶猛,步法动作灵敏熟练。他的独门绝技是双脚起跳扣球技术,推动了世界羽毛球技术的发展不说,更是常常一拍将对方送进鬼门关,有一剑封喉之效,即使对方死里逃生,将杀球接起,但回球的质量不高往往陷入被动,林剑客又趁机乐得辣手摧残,让人有生不如死之痛。二是专门召回已经退役的32岁球王梁海量重出江湖,披挂上阵做第三单打。该精英人士曾获得八届全英男单冠军,虽非三头六臂,却也非等闲之辈。在加上全英双打冠军卡托诺/哈里扬托,全然是摆出一副全力以赴、非我莫属的来头。在印尼人看来,他们阵容强壮,高手林立,中国队不死也得受重创。再看首次参加汤姆斯杯赛的中国队这边,教练是王文教、侯加昌、杨人燧等,运动员有栾劲、韩健、陈昌杰、孙志安、姚喜明,林江利、陈天龙,陈跃,都是当时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当然,中国队也不敢怠慢,事前对印尼队几个主要对手的特点进行了认真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训练,毕竟这是第一次参加全英锦标赛,中国人也要通过这一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来痛击印尼人的狂言。黑云压城城欲摧,高天滚滚寒流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一触即发。
  中国、印尼双方针锋对麦芒,都摆出死掐的阵势,鹿死谁手,尚难预料。先听听世界羽坛圈里人怎么说的吧。场外观战的英国羽球理事会主席阿瑟.琼斯表示,要精确预测中国、印尼两队谁能取胜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因为两队水平太接近了。两国运动员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即印尼队双打水平高,中国队单打实力平均,那一个都不弱。届时谁取胜,要看临场发挥。澳大利亚羽球协会秘书长塞德。里克。巴克斯塔此前看过中国对丹麦、印尼队英国的比赛情况,评论说,中国队单打较强于印尼队,印尼队双打则略占上风,决赛的结果极可能是5:4,至于谁是5谁是4,是很难判断的。
  说来说去,无非是中国队单打强双打弱,印尼则与之相反。看来行家们的眼光是雪亮的。在众人的关注下,一场期待已久的龙虎斗终于在伦敦皇家艾伯特的大厅内上演了。这场决战采取九盘制、分两天进行。第一天赛4场,印尼人果然出手不凡,一上来就给中国队来了个下马威,以3:1暂时领先,打了个中国队措手不及,中方只有韩健得了一分,这与赛前预计2:2的结果差距不小。心情沉重的中国运动员回到驻地后连晚饭都没吃好,全体教练赶紧开会讨论,认真总结失利原因,研究明天比赛对策,还给每个运动员做工作,忙了个不亦乐乎,一直忙到凌晨。
  再看看对方,第二天还没上场比赛呢,印尼人就已经开始自我陶醉了,嘻嘻哈哈的一派轻轻松松的样子,这个和汤杯合个影,那个和汤杯照个像,就好像汤杯已经是自家展柜里的物品了。看到印尼人的现场表现,更激起了中国运动员的斗志,陈昌杰低声对侯教练说:不要笑得太早了,看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中国羽球队就是在沉默中走进赛场,他们已经把一切火力都压进了手中的拍子上,就等着爆发的那一刻了。当天第一个上场的是栾劲,他在赛前准备会上说,不必说得太多,今天我一马当先,大家万马奔腾。他的对手梁海量,已经在球场的另一边等候了,双方二话不说,都亮出了手中的兵刃————球拍,各施展本事和绝技,在场上噼噼啪啪的展开了激烈、凶猛的搏杀。为避免还没上场的队员受场内的影响,教练们在休息室里陪伴他们,只听的外边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鼓掌声、跺脚声传来,一会有人报:栾劲胜了!……一会又报,韩健也胜了……,果然如栾劲和陈昌杰所说所料,栾劲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勇,2:1掀翻了大名鼎鼎、经验老道的梁海量,完成了扭转乾坤的一盘;韩健继新加坡世纪大战后,以天罗地网式的防守大法,破解了对手一剑封喉的绝招,再次以2:1战胜此次汤杯开赛以来一直怀揣不败记录的林水镜,不过其间险象环生,扣人心弦;陈昌杰则根本不给对手刘邦高以任何机会,一鼓作气2:0拿下;孙志安/姚喜明激情加神勇,2:1战胜略显紧张的对手。中国队最终以5:4将印尼队打翻在地,首夺汤姆斯杯。笑到了最后的中国队员按捺不住心里的狂喜,跳进场内全体拥抱在一起,全场观众也热烈鼓掌欢呼,祝贺中国队获胜。赛后英国队领队评论说,这是汤杯举办四十年来水平最高、最扣人心弦的比赛,能在1:3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分,中国队创造了奇迹。最后,英国女皇也亲自出面为中国队授奖。韩健回忆说,回到驻地的中国队员们兴奋的彻夜难眠,他们把香槟酒倒进汤姆斯杯里,每人轮流举杯畅饮。次日,路透社发表评论道:中国队打了个出色的反击战。法新社称:中国队的胜利把他们的名字载入了史册,这对印尼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印尼队领队尤素福说:中国队获得冠军是当这无愧的,他们打得太好了。
  这场先输后赢的惊险大战可圈可点。通过第二天赛前印尼人那种张扬自傲这一点来看,即可看出其失败的端倪。以咱这事后诸葛亮的水平看,印尼队失败之错不在队员,队员还是不错的,错在教练及带队的头头。他们不懂的骄兵必败、哀兵能胜的道理,不知道一夜之间会蕴藏着许多变数,因而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我猜他们很有可能认为,己方主力还没有完全上阵,中国队就已经露了败象,看来中国羽球队不过如此。他们提前喝没喝庆祝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沉醉于胜算在握的氛围中,结果导致人人松懈,个个轻敌,及至几位主力队员上场一交手,才发现赛场形势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尽管拼尽全力去争,但事前准备工作没到位,终不如绝地反击的中国人气势更凶猛、斗志更旺盛、心理更坚强、敌情更明了,结果一败再败,让中国队一鼓作气的翻盘了。


第十章 斗智斗勇谱奇篇
更新时间2010-8-18 18:46:18字数:4240

 但是,两年以后的汤杯决赛上,两个冤家再次碰头,中国队这次在劫难逃,以2;3失利了,让印尼队报了一箭之仇。本来中国队三个单打都有取胜的能力,但能力是一回事,事实又是另一回事。栾劲艰苦奋战,胜了林水镜;令人有些不放心的新秀杨阳,则轻松拿下苏吉亚托。反倒是赛前看好的韩健,因受伤病影响到体力,输给了阿尔比,让他背上了骂名,有几年都抬不起头。两盘双打技不如人,输在情理之中,中国队只好屈居亚军,拱手让出了汤杯。
  说起输球的原因,外因是汤杯赛规则作了重大修改,9盘5胜制改成5盘3胜制,多少限制了中国单打的强项,内因还是老问题,外国人都明白:单打强,双打弱。
  既然知道自己的弱点,那就必须克服。在培养双打选手上,中国队果然培养出一对双打能手,这就是李永波/田秉义。他俩不但在两年后的汤杯赛上一举击败对手为中国队夺回冠军立下功劳,而且在日后,李永波成了中国羽球队的总教头。但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还不够,有勇无谋非英雄,还需要有谋略。
  说起1986年第十四届汤姆斯杯决赛,仍然是冤家路窄,中国队与印尼队狭路相逢。印尼队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志在卫冕;中国队挟卧薪尝胆复仇之心,势必取胜。这一战明面上球员们打得翻翻滚滚,硝烟弥漫,而在背地里,教练们玩的花样连翩,妙招迭出。中国队的表现可谓是智勇双全,谋略高超。据说,这次具体运筹帷幄的教练是侯加昌。双方知彼知己,就像打牌的选手,手里拿的是一把明牌,谁也瞒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扬长避短的打出制约对手的好牌,就让中国队的教练们费思量了。中国羽球队缺了久病未愈的悍将赵剑华,实力受到影响,与阵容整齐的印尼队相比,可能还逊色一点点。如何拿下印尼队,除了靠队员们场上力拼外,那就要看场外如何排兵布阵、运用谋略了。这可是高智商的游戏,远比玩包剪锤的手法复杂的多啦。网上有篇披露当年排阵的内幕文章,据说是萨苏写的,很精彩、很煽情,值得一看。
  赛前双方交换名单,先看印尼人排出的阵容,第一单打没放头号高手林水镜,而是放了年轻力壮的苏吉亚托。这是针对中国一号大龄选手韩健,你不是号称“牛皮糖”吗?那我就用体力充沛的年轻人耗掉你,老样,看谁划算!第二单打刘邦高,一个拼劲十足类似唐朝的程咬金选手,估计会对上中国年轻的杨阳,虽然技术略逊于杨阳,但是刘邦高的三板斧可是厉害,善于斩关夺寨,作风凶猛,心理素质好,两人交锋大概是五五之分。第三单打是主力林水镜,如碰上韩健和杨阳胜负就难说了,若是碰上别人,“天皇巨星”定会吃定对手,格杀勿论。至于双打,第一双打纪明发/陈财富、第二双打林水镜/叶忠明,都刚好略胜中国队最好的双打李永波/田秉义一点点,只要三盘单打拿下一盘,就不愁最后战胜中国队。盘算是很有韬略的,设想也很有道理,可惜啊可惜,这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是掉进了中国队设的圈套。此话怎讲?您往下继续看。
  再看中国队的布阵,印尼队拿到名单后研究了半天脑袋里开始闪现一圈圈的漩涡涟漪:哇,这第一单打是怎么是年轻小将杨阳啊,头号种子韩健跑哪乘凉去啦?咦,第二、第三单打,怎么是拆了一对双打选手丁其庆和熊国宝来充数?靠,第一双打是张强/周金灿,第二双才是实力最好的李永波/田秉义,为啥放到最后了?!
  这,这阵势,不,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迷魂药还是大力丸?中国人想什么哪……印尼人直呼看不懂、不理解。嘿嘿,中国队要的就是这个奇效!印尼人要是能看懂这个排阵的话,那中国教练的奇谋岂不是全白费了!早在打决赛之前,出头露面的主力军韩健一马当先的攻城拔寨,勇不可当,给众人形成了一个错觉,决赛必用此人无疑。殊不知,中国教练们玩的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因韩健毕竟年龄偏大,在此前的赛事上体力尽耗,已成了强弩之末。韩健的一切表现,都是在误导印尼队的判断,印尼人果然上当,排出了让中国人预料到的阵容。更妙的是,中国的布阵,不仅针对他们的致命弱点而来,而且,其中还藏着掖着一个计谋!正所谓:连环妙计安排就,等待对手来上钩。话说回来,虽然印尼队的部署错乱,但开初两局单打依然在印尼人的预计之中。第一单打之间的对决,强壮的苏吉亚托面对灵活快捷的杨阳,如同豹子斗水牛,有力气没处使,痛快地完败下来,整场比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苏吉亚托愤怒而别扭的吼叫。第二单打丁其庆虽然拼下了第一局,却因力尽不支,未能拼过刘邦高的三板斧的劈砍,连丢两局。关键的一战开始了,这就是熊国宝对林水镜的恶斗。有句话说,最强之处往往也是最弱的地方。印尼队的弱点在哪里?就是他们的最强的国宝林水镜。别看林水镜头顶三届全英赛冠军的光环,身怀双脚起跳扣杀一剑封喉之绝技,貌似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其实已经和韩健一样,年龄偏大体力下降。即便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他的起跳扣杀动作对体力消耗极大,还有不善打多拍的问题,优点与弱点都突出;更要命的是他还兼着双打的重任,眼睛刁钻的中国教练们早就相中了他的这个死穴。按照教练的要求,熊国宝对林水镜必须苦战,做到先输后赢,每局要么斗到10球以上,要么拖到70分钟以上,反正是赢要赢的拖泥带水,输要输得婆婆妈妈,要像压榨机一样把林水镜的体力榨干!其中的要点在于,如果林水镜第三单打获胜,中国队后面连扳两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这一场必须赢!但是,如果赢得过快,那林水镜还存有足够的体力在双打中依靠叶忠明的协助杀回来,中国队依然凶多吉少。所以,中国队谋取的效益,是要在林水镜身上拿两分。呵呵,够狠、够辣、够精明!
  对熊国宝来说,这个任务的难度系数,比之赤身裸体从冰雪高坡转体720度向后翻腾三周半落到玻璃渣地上还他妈晕的痛苦。只要一个不留神,这个任务鸡飞蛋打两落空,就意味着前面的计谋白搭啦,后面的策略没用啦。熊国宝是一位稳中带攻、技术比较全面的球员,如果说韩健是牛皮糖的话,那年轻力壮的熊国宝就是活磨盘,慧眼识人的教练让他来消磨林水镜的体力最合适不过。印尼球迷心目中的英雄林水镜一出场,体育馆内的呼喊声猛地升向高潮。身高1米82的熊国宝走上场,感到周围黑沉沉的,喊声、喇叭声、敲击声把他的耳朵灌得满满的,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熊国宝,面对曾经的偶像,竟有点抑制不住的微微颤栗,然而,一打起来,他霎时就从僵硬的木偶变成了生猛海鲜,前后奔跑、左挡右架,恨不能变成千手观音,拼命把林水镜的封喉之剑一一招架住,挡回去。中国的熊国宝对印尼的国宝,看看到底谁是真国宝,哪个国宝能克哪个国宝。久斗之下林水镜的体力迅速下降,手中的利剑渐渐变成了钝刀,别说封喉了,割草都成了问题。第一局小熊同志和老林同志共同推了四十分钟的磨盘,最后老家伙林水镜气喘吁吁的赶不上趟,13:15下场喘气去了。第二局易地再战,开始时双方推磨情势涛声依旧,不过,不过后来渐渐的,对林水镜老先生的体力来说———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说,没有最糟,只有更糟。推到后来,哦,是打到后来,疲惫的林水镜让所有观众都感到了沉重的窒息,有几次拣球动作,竟状如8个月的孕妇那样重不堪言。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为了捍卫印尼的名誉,林水镜别无选择,就像当年要把牢底坐穿的**员那样,硬撑着也要把场面撑到底。此时的熊国宝已经完全放开了,打到后来,双方竟然颠倒了打法,熊国宝放弃了推磨,开始变为又劈又杀的攻击者了,而疲于奔命、满场救球如同救火的,则是号称进攻型的天皇巨星。球打到这个份上,林大侠拄着球拍仰天长啸,NO、NO,是林水镜先生仰天长叹:苍天啊,大地啊,难道今天是我镜破难圆之日?!
  15比13,胜利完成任务的熊国宝,竟然钻过网和林水镜握手。接下来是张强/周金灿对纪明发/陈财富的一场战斗,然而,与其说是稀里哗啦输给了对手,不如说是故意顺顺利利的让给了印尼球员。这一招就是中国教练们事前安排好的谋中谋、计中计了。看惯了前面几局苦斗恶战的印尼观众面对这场速胜的闪击战感到很不适应,岂止是不适应,应该更像是在品味着一撮糖精,本以为尝到了甜头,但看到在上一战中打到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一样的林水镜,蹒跚着跟着叶忠明上了场,印尼观众霎时明白,刚才的胜利不过是一股难于言表的苦涩。一个关键问题:林水镜的体力!再看场地的另一边,洋溢着激情活力的李永波/田秉义,跃跃欲试的等着随时进行PK。此时的林水镜,充其量也就休息了三十来分钟。萨苏的文章这样描写:林水镜身上的汗还没落干,飘逸的黑发早已失去了潇洒,浸透了汗水披在肩上,一如垂死雄狮的鬣鬃。一个观众从看台上奔跑下来,将一面印尼国旗披在林水镜的肩上。林水镜仰面向天,目中含泪。那一瞬间,全场座席上的印尼球迷,用嘶哑的喉咙将国歌与热泪,献给他们心目中不老的英雄。一场无望的战斗开始了,李永波/田秉义,是上届年痛失汤姆斯杯一战中国队的成员,为了这一战已经等了整整两年。他们象下山猛虎一样发动了复仇之战的序幕。没有人想到,这场被认为一边倒的比赛,却发展成了一场恶斗!两次抽筋的林水镜,打出了不可思议的强韧,为了得到一分,双方居然交换了十七次发球权!叶忠明打疯了,如果说二流水准的叶忠明和超一流的林水镜搭档,一直给人一种瘸腿的感觉。1986年的最后决战,也许是叶忠明一生的巅峰。他的控制范围从网前到后场,如同飞舞的蝴蝶,恨不得揽过所有的攻守来。可惜,他们的对手是李永波/田秉义,即便平时交战,双方也只有毫厘之差。林水镜的体力成了战局的瓶颈,他的意识依然准确,判断依然敏锐,但他的步伐已经无法跟上自己的思想,以至于眼见一球扑救不及时,虎躯一震竟做出了掷拍救球这样牛B闪闪的超级非常规动作。第一局,苦战之下,李永波/田秉义取胜。第二局,当李永波/田秉义已经大幅领先的时刻,林水镜和叶忠明依然为了一分与对方苦苦相持。当印尼队发球的时候,中国队只要将球回向林水镜一边的角落,就可以轻易取胜,体力耗尽的林水镜已经作不出这样灵活的反应,而中国队发球时,林水镜如柱,叶忠明如梭,每一次都在激战之后顽强地夺回发球权来。林水镜只是为了荣誉在作最后的无望抵抗。又是十几次发球权的交换,比分如钉死般不变。林水镜的拼是悲壮的,但却不给人以希望。至此,印尼的观众已经在纷纷退场,他们已不忍看到自己英雄的最后落败。然而,即便是他的对手,此战之后多年,谈起这位天皇巨星的最后一战,依然为之动容。在最后的发奖仪式上,印尼羽总主席是红着眼圈给中国队授汤姆斯杯的,当人们请他发表观感时,他用沉重的语调说:我们的队员已经竭尽全力,我们败给了一支比我们更强的队。


第十一章 四大天王笑江湖
更新时间2010-8-20 10:33:30字数:4143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汤、侯、梁海量等中国、印尼老一代名将退出羽坛江湖一线、新一代羽球员的出现,使国际羽球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世界羽球男单新人辈出、群雄争霸,技战术出现了大发展,好不热闹。对国际羽坛上新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有好事者按其战绩论功行赏,评出了四大天王说,前期为林水镜、韩健、栾劲、普拉卡什(一说弗罗斯特);后期为杨阳、弗罗斯特、苏吉亚托(一说是熊国宝)、赵剑华。可以说,这些名将基本上支撑了整个80年代中国和世界羽坛的辉煌,成为五杰四雄闹山河的典范。这里面出山最早的是印尼国宝级选手林水镜,在印尼羽球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印尼对华人实行歧视政策,身份证上都不能用中文读音的名字,唯林水镜(LiemSwieKing)是个例外,可见其在印尼的地位。翻看林水镜的成绩单,不能不令人侧目:称霸羽坛近10年,拥有多项技术创新;单打、双打均有杰出造诣和战绩,为印尼队先后夺得三届象征羽坛最高荣誉的汤姆斯杯、三届全英羽毛球赛单打冠军、三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双打冠军、多个世界级大赛单、双打冠军……哇呀呀,好厉害!中国老一代选手汤、侯,新生代的羽球员都和他交过手,前中国男队主教练侯加昌评价说,说到男子选手的进攻,林水镜的境界无人能比。然此人刚出道不久,正值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时,正是被侯加昌在1974年的亚运会和1976年的亚锦赛上两次给其当头棒喝,煞了煞他的锐气。此后不久,除了新秀庾耀东在1977年的香港亚洲羽球邀请赛上跃马横枪的跳出来,奋力一枪将林水镜挑下马外,一时间中国队竟无人再能胜得了他。与林水镜同龄的韩健,出道后与之对阵多次,屡败屡战,直到1980年的那场世纪大战中才修成斗战胜佛的正果,打翻林水镜,踏上一只脚,痛痛快快的高歌了一曲翻身道情。此后,韩健对林水镜的战绩是胜多负少,成为林的克星之一,1983年、1984年又连获世界杯男单冠军,稳占了天王中的一席位置。韩天王的这个位置来之不易啊,从一个踢足球的小子半道改行打羽毛球,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有一弊就有一利:双腿有力,步伐灵活,跑动积极,加上善于动脑筋,心理素质良好。根据他这几样条件,侯加昌量体裁衣,依形将其打造出一个守中反攻、韧性十足的牛皮糖特点,在比赛中不急不躁,常以百折不挠的韧性和耐力战胜了许多世界名将,扬威国际羽坛。与韩健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羽坛“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天王栾劲,也有人称之为中国的开山天王,意即中国四大天王中的第一人。其成名作是击败了八届全英赛冠军印尼梁海量,为中国首夺汤姆斯杯。而后又击败了弗罗斯特,为中国人夺得第一个全英赛男单冠军。栾劲的特点是攻势凌厉,扣杀凶狠,是国内少数几个既擅长单打,又有较高双打水平的选手之一。但攻击型打法对体力要求很高,而栾劲的体力和耐力比较薄弱。正是这一弱点,使他在1982年的全英锦标赛决赛中败给了弗罗斯特,又在亚运会上输给印尼新秀苏吉亚托。之后,他加强了体力、耐力的训练,连续打败了林水镜、普拉卡什、弗罗斯特等一干世界名将。在印尼战胜林水镜后,栾劲被请求签名的人群围困了近一个小时。关键一点是,只有栾劲破了梁海量没输给中国羽球队员的不败金身。对梁海量来说,这叫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他虽然没有输给汤、侯,却输给了汤、侯的弟子。栾劲的经典动作是,赢球后常常将球拍高高抛向空中,接住后轻吻拍面。
  网上有人评论说,韩健,栾劲的实力其实只能算一流,他们并没有达到林水镜颠峰时期的水准。想想侯加昌对林水镜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说说而已,再往深说就有沦为关公与秦琼到底谁最厉害的境界了。再说说天王弗罗斯特,在韩健的眼里,和他互有输赢的弗罗斯特最难对付。该猛人身高臂长,好球技,好风度,其特点是技术全面,头脑冷静,发挥稳定,对中国好多选手胜率极高,是天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角色。一如乒乓球界的常青藤瑞典选手瓦尔德纳尔一样,丹麦的弗罗斯特是羽球界的常青藤。他靠看别人打球,之后自己苦练,没有接受过专业羽球训练,纯属自学成才型,竟然就这么打打杀杀的成了一名屹立于世界羽坛中非常优秀的羽球剑客,不能不叫人佩服。老弗全盛时期在欧洲作战几乎所向披靡,曾豪取200多场比赛不败的纪录,有“欧洲球王”的美称,仅1984年一年,就获得8次国际大赛的桂冠,其中包括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和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的男子单打冠军。但是对在东南亚比赛时遇到的湿热气候多有不适,水平常受影响。不过幸亏有老弗这杆大旗的存在,欧洲羽坛才能和亚洲羽坛平起平坐,否则的话堪比亚洲羽坛矮了半截。论实力,弗确实排在韩,栾之前,尤其对栾,赢多输少。但就是栾劲,中国第一个登上1983年全英赛冠军宝座的选手,在决赛中战而胜之拿老弗当了垫脚石。更令老弗遗憾终生的是,曾有三次世锦赛和两次世界杯决赛的经历,但终其一生都未能夺得过世界冠军的称号,尽管每一次世界冠军看来都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然终究是一一擦肩而过,像涮羊肉似的被涮了几把。这也是命也,运也,天意也!也由此赚得了当时圈内人士给予的“无冕之王”封号。他最好的机会是在加拿大的世锦赛,其克星赵剑华因病退赛,天赐良机的他顺风顺水高歌猛进,半决赛以2∶0直落两局战胜中国新秀杨阳打入决赛,对手是曾多次战胜过的韩健,但偏偏这次就栽了。前两局俩人打了个平分秋色,决胜局弗以8:3大比分领先换边,就在半个金牌已经入手之际,但韩健忽然如有神助,又似金猴奋起千钧棒,横扫连连,虎口连拔12颗牙,硬是逆转了局势,令观众和弗罗斯特目瞪口呆。赛后,晕头转向加茫然若失的弗罗斯特甚至不相信自己已经失败,对采访的记者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说完,极度失望的弗天王默默地挥一挥汗水,空手悄悄地离去,一如空手静静的来一样。其实老弗也不是空手而归,至少还顶着一银个光闪闪的亚军帽子,但对他来说,家里放着200来顶桂冠,都能开帽子铺啦,还能看得起这个亚军的帽子?所以,恐怕在老弗的眼里,没拿到世界冠军的金帽子,就等于跟没得到帽子一样。
  到了1987年世锦赛,年届不惑的弗罗斯特发挥出色,将克星赵剑华一举打下擂台,喜气洋洋的再度顺利的杀入决赛,这回碰到的对手是中国的杨阳。胜利女神向老弗抛出了媚眼,此前老弗与杨阳的交战成绩是四胜一负,又比杨阳有经验,丹麦人觉得稳操胜券了。可是决赛结果,幸运女神更青睐杨阳,2比1胜出,令老弗不胜唏嘘的离开了北京。1991年的世锦赛,弗罗斯特第二轮即负于前苏联的非种子选手,这次无论是幸运女神还是胜利女神,都抛弃了这个上帝之子,随后他宣布退役。一位世界羽坛的常青藤、常胜王就这样淡出世界羽坛,惜乎!
  在乱世争雄的八十年代,还有一位怪才不能不说,这就是印度的普拉卡什。印度的羽毛球运动水平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怎么样,但冷锅里爆出个热栗子,羊群里窜出个长脖鹿,这事情说稀奇也不稀奇。与印度不相称的羽球运动水平相比,球技高超的普拉卡什就这样另类的崭露头角,跻身于天王的行列,应该算是个羽球怪杰,不容易啊,否则我无法想象千里旱田怎么会冒出个独根苗来。他身高1.81米,速度快,杀球力量大,网前球技术好,处理过渡球稳,反手技术尤为出色,能攻善守。他的打法是通过拉吊调动对方,伺机突击,在比赛中善于通过压对方后场来控制网前,创造劈杀两边的机会,并利用网前快攻结合推球,给对方很大威胁。上世纪80年代初是普拉卡什羽毛球生涯中的黄金时代,1980年他在瑞典公开赛决赛中战胜了名将梁海量,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由此名声大震;接着又在同年举行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上过关斩将,并在决赛中击败林水镜,成为印度羽毛球史上第一个赢得全英赛冠军的运动员。在1981年第一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决赛上,普拉卡什战胜韩健,摘取了男子单打的桂冠。至于其他的,似乎就没有什么值得可说的突出业绩了。不管怎么样,他比老弗幸运些,至少有一顶世界冠军的帽子搁到头上遮风挡雨,招摇过市。
  再看印尼的苏吉亚托,他是继梁海量和林水镜之后印尼羽坛涌现出来的优秀球星。虽然他还不能与梁海量和林水镜齐名,但他在世界大赛中显示出的出众实力,戴上一顶“四大天王”的高帽子也还马马虎虎,毕竟羽球强国还是要给面子的。苏吉亚托身高1.70米左右,攻型选手,体力充沛,步伐稳健,敢于起拍劈杀,即使失误也在所不惜,颇有点“敢死队”的风格。他的技术特点是扣球凶狠,打法独特而又全面,网前贴地救球和网前吊球令人叫绝,后场控球能力较强,特别是手腕爆发力好,甩腕击球出色,他那刚中带柔的球技与昔日球王梁海量相似。1982年,苏吉亚托在印尼公开赛上过关斩将,一鸣惊人地击败马来西亚的米。西德克、队友杨伟镇和刘邦高等名将,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被印尼羽坛作为林水镜的接班人而大加培养。但此人成长并不一帆风顺,经历了一段大起大落之后又发奋雄起的过程。该天王在夺取世界冠军之后,不知受了什么干扰,要么在国际大赛中成绩落魄,要么败于无名小卒之手,输得让人有时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曾勇夺世界冠军的人么?这种高潮过后一直萎靡不振的状态,当然要引起人们的猜疑甚至一度引发了新闻舆论界的指责。在第十二届汤杯决赛上,苏吉亚托被中国小将杨阳飘忽的流星球打得满地找牙,从此心理有了结症,逢杨必输,被喻为患上了“恐杨症”。好在苏吉亚托并没有被压垮,而是更加勤奋地苦练,顽强地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在世界羽坛重新扬威。1985年,他不仅蝉联了泰国公开赛男单冠军,而且在第五届世界杯赛决赛中力克丹麦的“常胜将军”弗罗斯特,夺得男单冠军。这对于在1985年全英锦标赛和第四届世界锦标赛上连遭全军覆没的印尼羽坛来说,无疑是一剂重振雄风的强心针。他在1986年先后夺得中国公开赛和印尼公开赛男单冠军,进而蝉联了世界杯赛男单冠军。天王都是有血性的人物,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上,印尼队对抗主场韩国队。当值裁判一次次“睁着眼睛说瞎话”,苏吉亚托愤怒的把球拍一扔,背起球袋就离开了球场。要知道,他的比赛才打了一局。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宁可不赛,也不受屈!你们耍赖,爷我还不陪你们玩了!这才是苏天王的脾气,也是对韩国无赖作风的抗议。


第十二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更新时间2010-8-20 10:49:38字数:4329

 在中国也有好事者评出了中国羽坛新生代的“四大天王”,这就是韩健、杨阳、赵剑华、熊国宝(还有一说是前面提到的栾劲),韩健退役后中国就成了三剑客。熊国宝号称“反手王”,其反手技术堪称“天下无双”,是大器晚成的运动员,比他小一岁的杨阳在83年开始就把苏吉亚托收拾的出了名;比他小三岁的赵剑华也在1985年赢得全英赛冠军,刮起了赵旋风。只有他这个大龄青年,在1986年24岁以前还战绩平常,默默苦练,以至于被队友开玩笑说他:别练傻了。但他一如既往,靠那个耐性默默的磨剑,等待着出头之日。是锥子总要破囊而出的,果然,到了在前面说过的那场著名的汤姆斯杯冠军争夺战中,与林水镜来了一次推磨战,随着末路英雄林水镜的悲壮失利,为中国队捧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熊国宝一炮而红了,并由此风光起来。他的首个国际赛冠军是在1987年日本公开赛上,以三局战胜赵剑华后,成为第4个在这奖金最丰富的公开赛夺冠的中国球员。但真正具分量的国际赛冠军,是1987年的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当时四大天王的杨阳、赵剑华、苏吉亚托和丹麦的弗罗斯特都在小组赛被淘汰,其中苏吉亚托在小组赛中就叫熊国宝灭了。半决赛以2比1淘汰大马的米斯文后,熊国宝在决赛击败印尼的罗天宁,拿下冠军。虽然他在1986年至1990年期间为中国完成汤杯三连冠立下汗马功劳,但无缘亮相奥运会,始终是他抹不去的遗憾。他与杨阳、赵剑华代表了当时中国男子羽毛球的水平,因而被称为中国的“三剑客”。用熊国宝自己的话说,只要我们三个人参赛,金牌基本上是别人抢不走的。
  三剑客之二的杨阳在1983年的汤杯赛中初露锋芒,身为第三单打的他五战皆捷,且未输一局,全以2比0拿下,在决赛中将男单冠军苏吉亚托打得全无还手之力,此后便成了逢苏必赢的苏克星。有人戏说,只要苏吉亚托一听说杨阳与他在同一個区进行对垒,他的脚跟就软了,心里防线就垮了,就变成不会打球的人,不用多少回合,就会败下阵来。此话不知真假,不过杨阳听说,苏吉亚托在1989年参加雅加达世锦赛大赛与杨阳对阵前对人说,我赢过杨阳一次,说明他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话是这么说,苏天王该输的时候,照输不误,谁让他比杨阳矮一截呢。
  杨阳的手腕力量强,落点刁,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步伐灵活、身手迅捷,他的跳起突击两角干净利索,腾空扣杀动作优美得如一弯劲弓,击出的球似一支利箭直射对方的空档,射点之准确,颇有些《水浒》中小李广花荣的风范。在汉城亚的运会上,对韩国二流选手成国汉一役,韩国黑裁屡屡将成国汉打出界的球判为界内,判他击杀到对方界内边底线10厘米左右的球为界外,据说教练嘱其往中间扣杀以免再黑,杨阳笑曰,技经惯之难以改矣!由于其年轻英俊,在东南亚吸引了大批崇拜者,以致有时侯教练不得不出面挡驾那些过分热情的女粉丝。1988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汤姆斯杯赛期间,有的食品摊甚至挂起了出售“杨阳汉堡包”的招牌以招徕顾客,可见其影响之广。1987年以前杨阳和丹麦天王弗罗斯特交手五胜三负,让他郁闷一阵。侯教练点拨他,应改变一下打法。杨阳接受了这个意见,结果后来成功击败了弗罗斯特,获得1987年世界赛男单冠军。此后,杨阳打法更趋成熟,老弗赢杨阳的机会也就拜拜了您呐。1987年那场世界赛决赛,也是值得说道。听到弗罗斯特进入决赛的消息,丹麦队沸腾了,虽说还有与杨阳的最后一战,但丹麦队所有人都认为那帽子八九不离十要让弗罗斯特拿了。30多岁的老弗已经在各类比赛中已经拿了大小桂冠200多顶,唯独就缺一顶世界冠军的帽子,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逮着这次认为是最后一次的机会了,岂有放过之理!眉飞色舞的丹麦领队头头是道的讲了几条根据:老弗为这场决斗准备了整整一年,此前对赵剑华那一仗又打得那么好,又比杨阳经验老道,加上过去与杨阳的交战是胜多负少。怎么看都觉得老弗胜算在握。领队先生只可惜忘记了两点,一是老弗5胜是在早期,3负可是在最近;二是谁临场发挥的好才是关键。决赛结果:2比1,杨阳胜。面对杨阳的精采表现,丹麦的领队也夸奖道:"今晚弗罗斯特的失利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杨阳打得太好了,实在太好了!老弗本人也这承认,只是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无论妻子怎样用亲吻和细语来抚慰,老弗罗斯特仍禁不住一路唏嘘的带着终身遗憾离开了北京。比赛就是这样,一个人获得了胜利的金牌,另一个人领到就是失利的罚单。作为独得汤杯、世锦赛、世界杯、全英赛四项冠军的世界第一人,杨阳代表着一代中国人的羽球梦想。
  1985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天才球星赵剑华的出现。赵剑华出手动作忽左忽右,指东杀西,令人难以判断和预测他的击杀意图。如果说杨阳像小李广花荣的话,那赵剑华就更像是《水浒》中的没羽箭张清。张清一出山就出手如电,以飞石功连续打败了宋江的15员大将,搞的梁山好汉们防不胜防、叫苦不迭。而赵剑华一上场也出手不凡,连续有四员世界羽坛顶尖高手在其高超、绝佳的劈杀功夫下应声落马,一时震动了国际羽坛。其得意之作是在全英赛上半决赛对林水镜。由于林水镜头一天拼杨阳,打了三局,是在落后的情况扳过去的,体力消耗很大,速度有所减慢;赵剑华把小小羽球打得如掷飞镖,指哪打哪,打得林水镜云山雾罩、月朦胧鸟朦胧的,都不知道球掉到何处了,满场去找。这样精采的表演,使一向具有绅士风度的英国观众也疯魔了。
  他的头顶后场快速突击扣杀斜线,令世界诸多高手为之胆寒。加上他的进攻变化莫测,在他腾空跃起的一刹那,可以把球随心所欲地打到对方场内的任何一个落点,其球路是刁、快、狠、巧。有人这样评论说:赵剑华有着美妙细腻的网前手法技巧。他在网前的搓球或是勾、吊球时,采用的是先跳起佯装扣杀,其实这是给对方一个迷惑。当对方意识到后退防守时,他却将球拍轻轻一抖,使球落在网前。特别是他的反手勾对角球,球过网时能沿着球网的白布边像老鼠爬绳子一样,走很长一段距离,然后落在对方的边线内。他的手法技巧和用力恰到好处,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当你从赏心悦目的心境中欣赏他的手法技术时,接踵而来的就是带给对手威胁性的进攻,而后使对手感到恐惧和不安。人们都称赵剑华的吊球有些神出鬼没,网前的挑球配合假动作,犹如蜻蜓点水,然后又以四两拔千斤地突发其力,加上他势不可当的扣杀,使得对手连连叫苦。天哪,这哪里是羽毛球比赛,简直是在变魔术。有人若是跟赵剑华打速度,殊不知赵剑华是速度最快的选手。他的反应之敏捷,动作之快速,使你几乎无法从中占到便宜和优势。人称他是羽毛球场上的精灵,有粉丝将他的拿手绝——活疾如流星的扣杀、快速多变的球路以及杀伤力极强的隐蔽性动作,称为——凌空霹雳。
  正因如此,赵的崛起之快,着实令人眼花缭乱。1985年1月获日本尤尼克斯杯赛男单冠军,3月瑞典公开赛冠军,4月亚洲锦标赛冠军,接着第一次参加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又摘桂冠。随后赵剑华又在决赛中以2:1力挫去年系列大奖赛总积分排名第一、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丹麦的弗罗斯特。这些出色的战绩使赵剑华从年初的无名小卒一下子升为加拿大卡尔加里世界锦标赛的头号种子。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倒下4个世界顶尖悍将、2个公开赛冠军、1枚全英赛金牌、20岁不到的少年杀手赵剑华就靠着这些骄傲的数字和惊人的战绩,踩着这些名将的桂冠,迅速的跻身于“四大天王”的行列。在全英赛上和弗罗斯特一战,更是成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典型战例。赵剑华自己说,通常我比赛拿两支球队备用就可以了。但是那场比赛我拿了3支球拍,表示对比赛比较重视的,赛前,我们走在一起,弗罗斯特问我带了几把拍子,他说:“我带了8支球拍。”看得出他更重视这场比赛,他已经拿了两届冠军了,很想得第三次。没有想到,第一局还没打完就断了2支的球拍,弦断了,一般我的线不会断,击球点比较合适的。也不是太用力,很离奇。剩下的一把是最差的,是在家里平时训练用的。有时候训练断了就接一下线用的,没有想到,这把破拍子支持到了最后。当时就想,不行就去找弗罗斯特借一把算了。或者借一把女队员的也可以。当时真的是不在乎,对自己的状态很有信心,觉得再破的拍子也没有什么,在1:1平的情况下,第三局两人激烈拼抢,争夺最后一球时,羽毛球来来回回飞窜,奔跑中赵剑华鞋都掉了一只,最终凭借一个网前小球以2:1结束了比赛,弗罗斯特第二次称冠全英赛的梦想就这样栽到了一个“拍子备不齐、鞋子穿不好”的少年手中。正当赵剑华想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幸突患胸膜炎,被送回国内去了。这一病就是一年多。1986年病愈复出后,技术虽不减当年,但体力却有所下降。接着连续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第十届亚运会、中国和泰国公开赛、1987年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88年和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冠军,1990年全英锦标赛冠军,1991年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以及1991年世界羽毛球总决赛单打冠军。弗罗斯特曾经夸奖他说“赵是最能展现羽毛球运动真谛的人”,但在赵剑华的职业生涯中,只夺得过一次世界冠军。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一生追求的梦想,但对天才选手赵剑华来说却极不相称。面对逐渐成熟的印尼年轻一代,年龄渐大的赵剑华已经力不从心了,1990年全英决赛上,魏仁芳被赵剑华打得找不着球,苦着脸频频在网前叹息,1991年世锦赛决赛,魏仁芳已经可以像模像样的和赵天王抗膀子对垒了,到了1992年奥运会上,赵剑华就只能看着魏仁芳创造历史了。论技术,世界羽毛球坛公认赵剑华最好,印尼羽球队把赵剑华以前的比赛录像资料作为技术教材,来训练自己的新队员。如果说赵剑华是弗罗斯特的克星的话,赵剑华也有一个克星,那就是难以躲避的病魔,病魔不但影响了他的运动生涯,也影响了他的运动战绩,让他最后无可奈何的花落去。
  说起来,中国的四大天王从未在汤杯赛上携手征战过。四大天王中的老大韩健,要长其他3人六、七岁以上,他先后参加了1982、1984和1986年的汤杯赛,其中1986年是他们一起出征汤杯的最佳时机,遗憾的是赵剑华当时正在养病,无法参加任何比赛。而1988年时,韩健已告别中国队,不过,这四大天王也有同现汤杯赛场的时候。记得1990年汤杯赛上,杨阳、赵剑华、熊国宝以中国队头三把单打和韩健一起出现在东京汤杯赛场上,只不过这次韩健的角色已变,已从中国队的头号单打转变为马来西亚队男单教练,成了中国队的对家。
  如果就成绩而言,杨阳堪当位列中国羽坛“四大天王”之首,称为“王中王”的话,那赵剑华可以被称为“末代天王”,因为他是中国羽坛“四大天王”中最后退役的,既标志着一个天才选手的终结,也标志着中国羽球群星时代的一个终结。这正应了网上的那句话:江湖上只剩下了传说,却再也不见奇迹的出现。


第十三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
更新时间2010-8-21 17:58:29字数:4906

 中国体育界向有阴盛阳衰之说,但乒、羽球界绝无此事,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男子英雄女豪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前面似乎对羽球男选手说的太多了,这有些不公平,现在该说说女选手吧。如果说6、70年代中国女羽的杰出人物是陈玉娘的话,那在80年代,李玲蔚、韩爱萍、张爱玲就是女羽的佼佼者。而无论是从球技上、成绩上还是从为人与风度上讲,李玲蔚又是群星璀璨中的拔尖人物,羽毛球皇后。李玲蔚的崛起是在1983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当时她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之后她的势头一发不可收,在世界各重大赛事中接连夺魁,由此确定了她在当时女子羽坛第一高手的地位。她的技术相当全面,能攻能守,扣杀与劈吊的结合与网前球的技术一直是当时女子羽坛最好的。在叶钊颖1997年的技术打法完全成熟之前,李玲蔚的技术结构与打法依然是最好的。李玲蔚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心理素质极好,战术修养相当高,哪怕是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她也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及时改变战术,最终化险为夷。关键的一点是,李玲蔚通过一连串的不败纪录,确立了自己的皇后时代后,而且在大赛决赛中极少失手给外国选手,除了1988年的总决赛因重感冒失手给韩国的李英淑外,在长达六年的“李韩时代”中,她一共获得了13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3个团体(尤伯杯),6个女单(2次世锦赛4次世界杯)和4个女双(1次世锦赛3次世界杯),此外她还获得了2次全英赛的女单1次女双冠军,3次大奖赛总决赛的单打冠军和3次双打冠军。呵呵,也够开帽子商店了,老板就是孤独求败的李玲蔚。李玲蔚不仅球技超人,人品赛风更是相当出色。在场上她总是显得风度翩翩,涵养极高,胜不骄,败不馁,相当尊重对手与裁判,加上当年的李玲蔚又长得相当漂亮,堪称是羽坛的“玉女”式的人物。在83至84年间,她几乎拿遍了所有的国际大赛的冠军,当时女队中有了一些不同意见的声音,于是在相关领导的安排下,她在后来的几年中让出了相当一部分夺冠的机会给队友,其中包括世锦赛、全英赛和一次奥运会表演赛在内。要不然,她还有可能拿到更多的冠军。然而,她在1989年依然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之时,突然急流勇退,宣布退役。她的教练陈福寿极为惋惜她在这样大好年华的时候退出一线,后来几次劝说,但终因某种原因,李玲蔚去意已定,再无更改了。作为当时建国以来最多的世界冠军获得者,她的退役没有排场的欢送会。退役后的日子里她淡薄名利,并于6年后在中国女子羽毛球队最难的时候出山执教,为中国女子单打再创辉煌立下不可磨灭之功。不可否认,她与郎平一样,都是中国体育界甚至中国难得的杰出女性。尽管在李玲蔚之后出现了王莲香在羽毛球女单上的成就超过了她,但是论及综合素质,最完美的羽毛球皇后,还属于李玲蔚。
  与李玲蔚同时代的韩爱萍,曾经因为甲肝(一说是甲亢)差点断送了自己的羽毛球涯。但是后来痊愈回到赛场后,她仍然创造了当时仅次于李玲蔚的傲人战绩:9个世界冠军的拥有者(呵呵,又一个帽子铺的老板)。她的打法在当时是相当的凶狠,后场扣杀与劈杀力大点刁,杀上网速度相当快,与刚出道时的叶钊颖颇有几分相似。她的比赛经历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比小她1岁的李玲蔚还要长。不幸的是,她和李玲蔚交手胜少负多,始终被李玲蔚压着一点点,不然的话,那个羽球皇后的帽子就姓韩啦。因此,她与李玲蔚并肩齐名也就理所当然了。她的技术状态保持得极好,哪怕是在1990年初退役时,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手。她的最高峰出现在1985年,在当时她拿下了除世界杯外的几乎所有大赛的女子单打冠军,并在当年度的世界锦标赛上一举夺得女单、女双两个冠军,还在1987年蝉联女单冠军。这一成绩连李玲蔚也没有做到。韩爱萍与李玲蔚的双打配合在当时也堪称是林瑛、吴迪西外的又一对绝配,她们俩技术全面,单打实力举世无敌,而在技术上又各有互补:李玲蔚是细腻全面,灵活稳定,网前技术出众;韩爱萍则是身高臂长,上网快速,劈杀凶狠有力。在尤伯杯赛上,她们俩总是联袂上演连台好戏,先是单打拿分,尔后又是双打夺城,这显然让所有外国羽球女选手郁郁寡欢。1988年,韩爱萍在李玲蔚没有参加的情况下,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块与羽毛球有关的金牌获得者,虽然只是表演赛的冠军,但历史意义却弥足珍贵。这俩人开创了一个李韩时代,和六、七十年代羽球男单无敌天下的汤侯时代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个时期中国女羽横扫天下连得五连冠,主力队员基本就是李玲蔚、韩爱萍,女双关渭贞、林瑛、吴迪西、农群华这么几个。
  还有一个比李玲蔚、韩爱萍出名略早的人应该提一下,她就是张爱玲。不管有什么问题,在羽球史的凌云阁上留有姓名的,都应念叨念叨。此羽花从小好动,外号“假小子”,有体育天分。在上学时,篮球、游泳、乒乓、田径都爱好,还横渡过黄浦江,可见身体素质打小就不错。区篮队和市羽队同时相中了她,她被拉进了上海市羽毛球队少年班。由于训练刻苦,接受能力强,进队后技术提高很快,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名列前茅。但她并不满足,她曾说过:“我不拿世界冠军,誓不罢休。”这话耳熟的能和拿破仑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媲美。1978年她在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冠军,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和愿望;她同年在第八届亚运会上,取得混合双打冠军。1981年在第一届世界运动会和在英国羽毛球精英赛中,她先后夺得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桂冠;1982年,在世界羽坛当时单项最高水平的全英锦标赛上,她又登上了女子单打冠军的宝座,成为第一个赢得全英锦标赛冠军的中国选手。翌年,她蝉联全英赛女单冠军,并取得了第三届世界杯赛女单亚军。1984年张爱玲在退役前为中国女队赢得尤伯杯赛冠军再立一功。张爱玲打球的特点是:速度快,扣杀猛,腕力强,反手好,并善于在动态下突然袭击,不仅进攻富有威胁,防守也很严密。1985年春节她和羽坛名将陈昌杰结为伉俪,并在上海羽毛球队任教。
  如果说五十年代是中国羽球运动起步爬坡阶段的话,那六十年代中国羽球运动发展就是由冲上辉煌的顶峰再跌入谷底的L型状况,七十年代再次升到高峰而后有所下降。到了八十年代则再次迎来了黄金时期。除了在84年丢了汤杯男团冠军外,其余的时间都沐浴在黄金时代的辉煌中,而1987年则达到了辉煌的顶峰。那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锦标赛上,中国男女羽球队一网打尽了所有五个单项的冠军,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壮举:男单,杨阳;女单,韩爱萍击败李玲蔚卫冕成功;男双,李永波/田秉义首度成为世界冠军;女双,林瑛/关渭贞继续捍卫中国队这一世袭领地;混双,王朋仁/史方静异军突起,一夜之间中国队的最弱项亦成强项。如此强势,真是遇魔杀魔,遇佛杀佛,让羽坛群雄莫不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最惹人注目的是羽坛四大天王在男单半决赛中上演了一场狭路相逢的混战。1号场地上,杨阳刀不见血的仅用20多分钟即以2:0手刃了苏吉亚托,苏天王自认倒霉的走了。2号场地的结果却风云变幻,老弗异常稳健、坚固的防守,让缺乏打多拍准备的赵剑华情绪急躁起来,猛攻不下后心态失衡,失误接连不断————没羽箭手中的小石子失了准头,还想赢个什么啊?0:2折戟沉沙,完败给老弗,痛失决赛权。比赛下来,他自己坐在运动员休息室里懊悔的仰天长叹:“可惜,可惜,太可惜了!”
  但老弗也没高兴多久,登的高摔得更痛,刚扒上冠军台子的边,还没看清楚男单杯子是长是短是圆是扁呢,就叫为自己、也为兄弟赵剑华报仇心切的杨阳三拳两脚的踢下了台子,比赵剑华更加伤痛欲绝的离开了伤心之地。这大概是四大天王最后一次齐聚首的赛事,也是天鹅的绝唱、最后的晚餐吧。
  1988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汤姆斯杯和尤伯杯赛上,倍受关注的大热门是中国队,他们一到达就成了记者包围的中心、球迷追逐的对象。报纸上的赞誉如潮涌来,什么“钢铁长城”、“钻石阵容”、“铁三角”、“羽球超级强国”等等举不胜举,至于要求和中国球星照相、签名的粉丝更是不计其数。好在中国羽球队冷静对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女队在尤伯杯决赛中以3:2击退了雄心勃勃的韩国队,卫冕成功。男队势如破竹似的以5:0的相同的比分连克英格兰、印度、马来西亚等队,半决赛又以5比0击溃“欧洲王”丹麦队,顺利进入决赛。但另一场半决赛却一波三折,让绝大多数的人都未想到,也令无数赌彩者叫苦不迭。
  5月31日晚,大马国家体育馆爆满,观众席左右两边壁垒分明的对坐着印、马两家各达上千人的啦啦队。场上队员打得激烈,场下啦啦队喊得更热闹。第一、二场单打,印尼队先取2分。这一下右边观众席的印尼啦啦队如吃了兴奋剂,呼叫、唱歌、击掌、跺脚、挥旗加吹号,还提前打出“印尼以5比0胜了大马”的横幅。第三场马来西亚队拉.西德克对印尼18岁新秀阿迪,赢得扭转局势的关键一分,这下印尼的啦啦队歇菜了,轮到左边的观众席如开水滚锅沸腾了,无数照相机、摄相机包围、淹没了拉锡。第四场拉.西德克/贾.西德克兄弟击败印尼的洪忠中/郭宏源时,观众疯狂的哭笑、喊叫、跳闹,场面实难形容。最后一场双印尼队林水镜/叶忠明没支撑住,失利了,这下如滚锅的开水翻倒在火口上了,场上的观众真的发疯啦,他们确实有疯狂的理由欢庆,因为马来西亚队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突破:印尼30年来第一次未进决赛,大马21年来第一次打败印尼,12年来大马第一次取得决赛资格。
  大马胜印尼后,胃口越来越大。进入决赛原本已是超额完成任务,可现在他们要升级,想爆炸第二颗“原子弹”。在之前的分组赛时该队总教练古纳兰的口气还是:“此战尤如徒弟向师傅学功夫,无论中国队怎样排阵,我们都难以取得三分。”此刻他的调子大变:“既然在劣势下能击败印尼,又何尝不能在同样情况下撼倒中国?”
  大马的啦啦队更来劲,组织起比半决赛时要庞大得多的人员来助战,并且是独家经营,没有对立面,企图凭着人和的优势用边鼓政策搞翻中国队。对此中国队已经有了预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6月4日晚上开战后,大马啦啦队开始时气势十足地呼喊了一阵,但很快他们就有气无力了。中国队当然不是吃素的,他们的绝招是快刀斩乱麻,第一阵杨阳对米斯本,杀鸡使出宰牛刀,用时19分钟,不等啦啦队的呼喊、喧闹掀起来,即以两个15:2干脆利落的解决战斗。第二场熊国宝对傅国强,祭出斩立决的法宝,又是一个15:2,直落两局取胜,这样速战速决打法根本不给当地啦啦队有呛声的时间。当赵剑华再以2:0旋风般的从拉。西德克手里取得第3分后,大马的啦啦队终于憋气无声,彻底绝望了。
  在曼谷举行的第8届世界杯赛上中国羽球队队再创奇迹,一举包揽全部五个单项的金牌。杨阳和韩爱萍分获男女单打冠军,李永波、田秉义获男双冠军,林瑛、关渭贞获女双冠军,王朋仁、史方静获混双冠军。接着,在1988年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中,张青武、韩爱萍、林瑛和关渭贞、王朋仁和史方静又分别摘取男女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的冠军。这一时期的中国羽毛球队真是纵横天下,所向无敌。
  但是,不要以为经过大风大浪就能所向披靡,阴沟里面也能翻船,这话一点也不假。中国队虽然继印尼之后成为第二支同时捧得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的球队,却在当年的汉城亚运会上栽了一个跟头。这个问题无关球技问题,而是别有文章。在羽球半决赛上,韩国队运用裁判战术、司线战术暗算了印尼,接着在决赛对中国队时又如法泡制,韩国副裁判一会儿判杨阳“发球违例”,一会儿判他“踩线”,10个韩国司线员连判杨阳6个界内球为出界,而其对手成汉国多次明显的界外球却被判为界内,这胳膊肘拐的也太邪乎了,韩国人就这样在颠倒黑白的情况下得胜了。林水镜指控说:“这是一场野蛮的比赛”。美联社发的评论说:“两个世界冠军接连被从未见到过汤姆斯杯的韩国人打败,不能不令人感到吃惊。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不断发生,贯穿在汉城亚运会的始终。
  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想到十几年后,韩国在2002年世界杯赛中的表现,正是继续靠着发扬光大厚黑学的本事,借助裁判的黑哨,连闯两关进了四强,不仅开创了该国足球史上的最佳战绩,而且开创了世界足球史上厚黑大赛的无耻记录。


第十四章 高潮过后是低谷
更新时间2010-8-21 18:57:40字数:3493

 对中国羽坛来说,九十年代是个流年不利的年代,磕磕碰碰的不说,而且还生出一些是非。谁让中国羽球队在80年代太过强势了呢,太过强势了老天就有意跟你过不去,不给你制造些磨难添点堵似乎就不罢休,所以在整个九十年代,中国羽球队的日子过得别别扭扭,基本上是不如意。当然了,这怨不得天地,要怨就怨自己,问题主要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其他都是客观因素。其实,中国队挟80年代的强盛之威步入九十年代之初,脸面上还是有点光彩的。1990年汤姆斯杯赛上,老对手印尼羽球队因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在两届汤杯赛上均止步于半决赛,而中国队以4:1的明显优势击败马来西亚队后,实现了“三连冠”的伟业;接着在当年的世界杯赛上,新秀吴文凯也荣获单打冠军,此后赵天王也宝刀不老,在1991年的世界锦标赛上,奋起神威、直捣黄龙,勇夺了男单冠军。即便是在1992年3月的全英羽球锦标赛上,中国羽球队还包揽了男单的前三名。正因为有这点光辉业绩掩盖了其他问题,而且在1992年的汤姆斯杯赛上中国队2:3输给了马来西亚队,中国队已经拉响了后继乏人的警钟,但中国队的教练们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有些乐观的认为,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弄个冠军的帽子戴戴,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哪知中国队派出了所谓最强阵容出征1992年奥运会后,金牌竟然颗粒无收,最好成绩是女双的银牌,男子单打甚至没能进入半决赛!那届奥运会成为了中国羽坛的伤心之地。风水轮流转,后继乏人的态势也照样轮到中国队头上了。国羽的两次大溃败,不仅引起了中国羽球界的震动,而且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响。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队早就面临着危机四伏的险境了。一是随着岁末年初杨阳、熊国宝、李玲蔚、韩爱萍等顶尖高手的相继退役,中国队的实力已经有了缺损,而赵剑华、李永波、田秉义等主力队员也过了巅峰时期,实力上又打了点折扣,年轻选手吴文凯、刘军等小将初出茅庐,尚未经过团体大赛的考验,一时跟不上趟,中国羽球男女队陷入了青黄不接的窘境,引以为傲的整体优势如冰山消融一样逐步减少,男双更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接下来,祸不单行的中国羽球队开始出现一连串的状况了。先是被寄予厚望、已经具备跻身世界顶尖实力的新秀吴文凯在训练中左前臂受损,一员大将就这样自动出局了。紧接着是1993年中国羽毛球队教练大换血,王文教、陈福寿、侯加昌、陈玉娘等老教练统统退出,李永波、田秉义、李矛、李玲蔚等一批新人走马上任。这次教练班子大改组也是有点奇哉怪也,让刚退役不久的队员李永波担任羽毛球队副总教练之职(当时未设总教练),却把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侯加昌教练赋予闲职,弃之不用。教练队伍确实是年轻了很多,但他们却缺乏一定的执教和管理经验啊!如果说把老教练排除在外,是为了让新教练更好地挑起重担、放手工作的话,这可以理解;但是,事情都是利与弊共存的,如果没有一个老将坐镇,新上来的主教练和下属,也是曾经的同事因资历、能力、管理经验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如果彼此不服气的话,他们日常之间的矛盾谁来协调?特别是主教练协调、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够圆滑的话,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为日后的内杠埋下了定时的炸弹。也许羽坛高层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由于咱是圈外人士,不了解内情,只是点出这个现象。事实和时间证明,新任主教是有能力的,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同样证明,中国羽球队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多交了一些学费,多耽误了一些时间。这有三点为证,一是在整个九十年代中国羽球男队表现不如八十年代;二是羽球男单只出了孙俊、董炯两员一流球手,却没有培养出杨阳、赵剑华、林丹那样胜率很高的超一流选手;三是在汤姆斯杯这个重要赛事上,中国羽球男队连吃败仗,与冠军无缘,直到2004年才咸鱼翻身,将失落了12年之久的汤姆斯杯冠军夺回来,这功夫费的,都能打出1.5个抗日战争了。好了,返回来接着说九十年代的事,1994年中国羽球队连丢汤杯、尤杯冠军,接着在广岛亚运会,中国队在七个单项中只得了七块成色发暗的铜牌,羽球众将士的脸面大概也是这种颜色,用当时男单教练李矛的话说,底裤都输光了。此后,中国队团结协力,发奋图强,一是采用了新的训练方法,二是进行加紧新队员的培训,很快就有孙俊、董炯、叶钊颖、葛菲、顾俊等一批新秀开始崭露头角。中国队卧薪尝胆的策略初见成效,1995年第一次夺得了苏迪曼杯混合团体冠军,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也获得了女羽双打的一金一银两铜等牌子。然而好景不长,那场以后人们才慢慢了解到的一次未遂政变在1998年的中国羽坛爆发了,其结果是李矛、李玲蔚等几个教练退出国家羽球队,还有叶钊颖等队员后来也无奈的离开了国家羽球队,这对刚刚有了起色的中国羽坛打击不小。这个内伤造成的严重性有多大,我无法评估,但后遗症至今仍在。对于当年李矛和李永波的二李之争,许多当事人三缄其口,避而不谈。当年世界羽坛四大天王之一的赵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太方便讲他们的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矛盾也较多,奥运会我还要做解说员,不想弄得太复杂。”呵呵,内部人都不肯说,那我这外部人,在这里也就不多饶舌说这些是是非非啦。这叫出师虽捷身受损,兄弟睨墙为哪般?!
  值得细说的是1992年的那场汤杯赛事。小组赛中,分在A组的中国队和印尼队实力出众,两队未照面便以两战两胜的成绩提前出线。而B组中的4支队伍因实力相近而斗得天昏地暗,连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马来西亚队也仅以小组第二名的身份勉强出线。印尼队在上届汤杯赛上就因遭遇马来西亚队而吃过亏,这次学精了,为了在半决赛中避开东道主,在小组赛与中国队对阵时竟然也玩起了“迷魂战”,他们排出了一个由单打选手打双打、双打选手打单打的怪阵,第一单打阿迪竟高挂免战牌,第二单打魏仁芳成了双打选手。在这场谋略战中,印尼人如愿以偿地以0:5缴械,从而在半决赛中避开了马来西亚队。中国队居安思危的意识还不够到位,认为马来西亚队翻不了天。大概还在翻看上两届汤杯赛的老本,不是以大比分胜了马来西亚队吗?准备工作显然不如对手那样充分、细致和深入。而东道主马来西亚队雄心勃勃,为了在家门口夺回失去多年的汤杯,他们特地聘请了三名已经退役的中国男单高手韩健、杨阳、陈昌杰担任教练,中国四大天王中的两位退役天王,已经把自己的屁股已经坐到了人家教练席的位置上,可想而知,他们蓄谋以久,下了功夫,把功夫都做到家了,想战胜中国队的用意太强烈了。行内人士都知道马来西亚队有个特点,在本国比赛往往能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超水平发挥,人们开玩笑的称其为:家里虎。果不其然,在中、马半决赛中,家里虎确实有了超常的发挥。首盘单打,中国剩下唯一的天王赵剑华出人意料地败给拉。西德克。出人意料这个词可谓是用的比较恰当,双方刚一开打,中国教练就看出来了,拉。西德克是针对着赵剑华的路数而来的。这不奇怪,他的背后是昔日知根知底的战友杨阳在指导呢。在对方强有力的冲击下,赵剑华的后场劈杀刚劲刁钻、网前球神出鬼没的特点未能发挥出来,不得不与对方进行无可奈何的苦战。吊诡的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拉。西德克竟然打出了三个滚网球,令赵天王回天无力,望球止叹。第二盘双打,李永波/田秉毅又以1:2不敌西德克兄弟。中国队0:2落后,形势岌岌可危。第三盘单打,小将吴文凯力挽狂澜,战胜傅国强扳回一分,为中国队夺得一线生机。但第四盘双打,谢顺吉/苏明强在观众疯狂的鼓舞下,直落两局胜了郑昱闽/黄展忠,中国队1:3大势已去,虽然第三单打刘军取得了胜利,但已于事无补,中国队就这样被大马掀翻了。对中国队来说,这场比赛失利,不仅丢掉了保存六年之久的汤杯,而且是参加汤杯赛以来首次无缘决赛。在之后的汤杯决赛中,大马战胜印尼,如愿以偿的捧得汤杯。
  作为彼方当事人之一的韩健回忆当时那个时刻:中国队是卫冕冠军,并且此前三次蝉联汤姆斯杯,两年前马来西亚曾经在决赛中1:4输给中国队,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在半决赛中击败这么强大的对手。当第五场比赛结束,马来西亚队淘汰中国队的时候,全场的观众沸腾了,全队的人都从凳子上跳起来了,欢呼啊拥抱啊,只有我和杨阳、陈昌杰三个人,特别平静地还坐在原地没动。有点意外,更有点不知所措。当事人之二的杨阳也还清楚记得他们三个中国人木在凳子上的情景,但他和比他年长的韩健对当时情景的感受却不一样,他说也没觉得特别尴尬,之所以会木在那里,更多的是因为意外吧,“我们根本没有想到,马来西亚队会赢那场比赛。”


第十五章 英雄难过汤杯关
更新时间2010-8-23 8:34:09字数:4383

 男队虽然无缘决赛,中国女队则在决赛中与韩国队上演了一场惊险起伏的争夺战。前四盘双方平分秋色,中国队凭借女单两员大将唐九红和黄花的发挥出色没有悬念的直取两分,而韩国队则依靠两对双打夺回两分。那时葛菲/顾俊正在山中修炼,还没有横空出世哪,所以女双让人家得了手。决胜的第五盘,中国队由18岁小将叶钊颖迎战沈恩婷。对于第一次经历尤伯杯的叶钊颖来说这担子压的实在太大了,压得她几乎不会打球了,首局以3:11稀里哗啦的就败下阵来,在对手得到的11分里,竟然有10分是叶钊颖失误而奉送的友情大礼包。第二局前半段,叶钊颖依然是友情为重,先是送出3分,接着抢回了几分后又与对手陷入了拉拉扯扯的僵持状态。正当中国队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的时候,叶钊颖突然“醒”过来了,这算什么啊?怎么能这么干啊!在7:8落后时,抖擞精神连取4分胜出,接着在决胜局又以不吃你这一套的精神11:7为中国队拿下制胜1分。此战让中国女队实现了尤伯杯的五连冠,也让叶钊颖一战成名。本人至今记得,叶钊颖当时出现在场上僵硬的打球形象。说句实话,韩国选手的状态也好不到哪去,也是紧张的没放开,好在叶钊颖基本功扎实,基本就在僵硬对紧张的状态下赢了对手。
  说起来,九十年代中国羽坛表现最为稳定的还是当属女子双打,并成为中国队的强项。当时中国羽毛球队把奥运金牌突破的重点放在了女双上。李永波、田秉义这两位双打起家的教练,悉心调教出葛菲、顾俊这一对“天下无敌”的黄金搭档,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摘得女双金牌,4年后又成功捍卫了这个头衔。从那时起到2008年,中国女双获得了历届奥运会金牌,并在2000年包揽前三名,视金牌为自家囊中物。1996年奥运会上,董炯也为中国男单打收获得一枚银牌;刚刚组队的刘坚军/孙曼也为中国队再下一枚铜牌;再加上女双另一对中国选手获得的铜牌,但在男子双打上却一蹶不振,没能进入半决赛;另一个让人遗憾的是女单,由于那个时候世界女单技术发展迅速,方铢贤、王莲香等一批女单选手横空出世,中国女单在1996年没有能够获得奖牌。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女单期待着新人的出世。其实女单新人已经出来了,就是前面提到的叶钊颖.叶钊颖1989年入选中国羽毛球队,大部分时间把持着中国羽坛女单一号的位子。从1995年起连续四年内有8次位列国际羽联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1。一直以来叶钊颖总是中国羽毛球队争议最大的人物,从羽毛球技术的角度,她是有史以来女子羽毛球选手当中技术最好、条件最好、素质最好的人物,但她既没有做到符合自己技术实力的高度,又没有对整个羽毛球发展及影响作出出色的贡献,究其原因,也正是人们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的“心理问题”。她网前球路轻巧多变如灵猫,后场进攻扣杀凶狠如猛虎,闪转腾挪间或劈或吊,或勾或挑,精湛如此的全面技术,若是配以稳定的发挥,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开创一个能和李玲蔚媲美的叶钊颖时代。上帝是公平的,会给每个人留下长处进行展现,也会给其留下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所以叶钊颖既能在意料之中赢遍羽坛所有对手,又能在莫名其妙中输给某位球员。心理素质欠稳定有时也许是白璧微瑕,但有时也许是致命伤。从羽球技术状况讲,她和赵剑华类似;但从羽球赛场的际遇上讲,她更贴近苏吉亚托。在她身上还有故事可说,但要留在后边讲。第二位是龚智超,她1996年5月入国家队以后,世界排名飙升,一度占据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在世界大赛中屡次战胜国外强手。她打法稳健,心理素质好,耐力强,球路多变,属拉开突击型打法。龚智超虽然身材矮小,但步法灵活,跑动范围大,控球能力强,且在比赛中头脑冷静,发挥稳定,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当时正是印尼著名选手王莲香全盛的时期,龚智超的身高与王莲香相仿,身体素质也差不多,球风也相近,但她的进攻性更强,即使是防守,也是反击意识极强的。而且她的多拍能力更是不让王莲香。她的出现,使李玲蔚找到了另一个战胜王莲香的希望。正是相近相似的原因,两人相遇时都爱拼拉开调动,因而两个人的比赛都在调动与反调动,拉吊与反拉吊中进行,龚智超应该心态稳,论年龄、论体力,论速度,谁怕谁啊!反正是我不着急,要急是你先急,因为我打不死你但我可以耗死你。王莲香称之为:我感觉我在和镜子打球,很怪!
  1997年的全英公开赛和世锦赛上,龚智超两次与王莲香相遇,每次都拉得王莲香急红了眼拼命杀球,最后鼓着眼珠子,莫明其妙地就输了。还有一个女选手不能不提,她就是张宁。但是,张宁在90年代是灰色、低调的,这和她的战绩有关。她的世界是属于21世纪,那才是她的彩色世界,是她的辉煌所在。所以,她既属于大器晚成,又属于中国羽球女单的常青藤。
  接下来的岁月里,中国羽球队开始了不屈不挠、或者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汤杯争战历程。那真是一纸难堪言,满把辛酸泪!汤姆斯杯羽毛球赛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男子羽毛球团体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八十年代中国队全盛时期屡屡夺魁如探囊取物。侯加昌教练讲,业内人士都知道,要想取得羽球团体冠军的可能,就必须拥有三名实力超强的单打选手,打造出所谓铁三角或者三剑客的阵势。看看中国羽坛60年代和80年代,前有汤仙虎、侯加昌、方凯祥等名将,后有韩健、栾劲、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等天王,确实具备了这个资质。但在90年代之后,中国队董炯、孙俊两员能拼善打的战将虽能和国外顶尖高手作战,但只是互有胜负,并不具备高胜率的超一流实力,第三单打罗毅刚的战绩略逊于他俩,男子双打就不用说了。以这样的阵势出征战汤杯,屡次碰壁就不奇怪了。说起来有些凄凉,随着赵剑华的退役和吴文凯的离队,中国队整体实力进一步下滑,以至参加1994年5月第18届汤姆斯杯赛时,制定的战略目标是“保前四”!小组赛中国队以0比5不敌印尼队,半决赛中国队再次面对“仇敌”马来西亚队,终因实力不济以1:4败北,连低级目标都没摸到就打道回府了。两年后的第19届汤杯赛,中国队单打实力有所回升,在半决赛中遭遇到丹麦队。此前中丹两队在汤杯赛中有过5次交锋,中国队保持全胜。但现在两队却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中国队虽然是虎,却是落了平阳的病虎;丹麦队尽管略弱点,但也是体态强健的凶豹。第一盘,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董炯对名将拉尔森,董炯拔剑几下刺倒对手,次局又以13:1的优势占先。眼见胜利在望,素以快、狠著称的董炯却手软了,最后被经验老到的拉尔森缓过劲来抓住机会拼命反攻,反败为胜了。尽管中国队在第一双打和第二单打比赛中取得胜利,但笑到最后的却是丹麦人,中国队再次铩羽而归。
  到了第20届汤杯赛,根据男单实力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中国队调高了目标,提出了“争抢汤杯”的口号。但在与丹麦队争夺小组头名的关键之战,双打实力薄弱加上单打发挥欠稳使得中国队再次扮演了“第三者”的尴尬角色。首盘状态上佳的皮特.盖似如来佛拿孙悟空,完胜绰号孙猴子的孙俊;次盘刘永/余锦豪双枪并举,纵横交错,进退有据,直落两局挑落克里斯滕森/索加德。第三盘,罗毅刚碰到克星拉尔森,他咬牙苦战,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形势下左冲右突,横劈竖砍,杀出了一条生路,最终险中取胜。张军/张尉在第四盘中1:2失利。大比分2:2平。在决胜盘的关键之战上,实力占优但状态欠稳的董炯未能把优势发挥出来,以1:2不敌乔纳森。此役失利影响到排名,中国队在半决赛碰上了实力出众的老冤家印尼队。鉴于印尼队双打超强,中国队的目标是全取单打。首盘孙俊施展出七十二变的球路和鬼怪刁钻的落点,以2:1降伏了进攻犀利、速度快如阿童木的阿尔比。次盘,刘永/张尉枪法不精,武艺显然不敌奥运冠军苏巴吉亚/迈纳基而败阵。第三盘,罗毅刚被叶诚万真真假假、以假乱真的动作干扰,失误频频,以0:2完败。第四盘,印尼队陈甲亮/西吉特2:0轻取杨明/余锦豪。第五盘董炯虽然击败了陈甲寅,但纯属戴斗笠打伞————多此一举了。
  2000年5月第21届汤杯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拉开战幕。随着夏煊泽、吉新鹏、陈宏等单打新锐的崛起,中国队此次派出了新老结合、以新为主的单打阵容,双打阵容与上届变化不大。
  小组赛前两场,中国队顺利拿下英格兰队、瑞典队,在与印尼队进行的小组头名争夺战中,这次李永波玩起了花招,派出了一套非主力阵容,结果以1:4告负,从而如愿以偿地与韩国队在半决赛中相遇。中韩之役首盘比赛,风头正劲的先锋大将夏煊泽敢打敢拼,凭着强劲的实力连胜李炫一两局,冲开了第一关。次盘韩国队金东文/河泰权顽强抵抗,勉强顶住了余锦豪/陈其遒的猛烈冲击,2:1堪堪险胜,成功守住了阵地。第三盘,当时刚刚在日本公开赛上问鼎的吉新鹏耀武扬威以2:0完胜安哉昌,再下一城。第四盘双打,张军/张尉面对李东秀/柳镛成这对世界顶尖组合,以如虹气势一上场便压倒了对手,双方短兵相接,混战一场。二张最终以2:1乱中取胜锁定了胜局,时隔8年之后中国队首次跻身决赛。
  在与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的印尼队决战中,中国队整体实力明显不及对手,夏煊泽、余锦豪/陈其遒、吉新鹏分别负于叶诚万、吴俊明/迈纳基和陶菲克,三场比赛仅胜一局。此次碰墙,虽然有些鼻青脸肿的代价,但李永波赛后说,冲击汤杯未果有些遗憾,但他看到了希望。
  2002年5月8日,第22届汤杯赛在中国广州举行。东道主中国队欲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夺回失落10年之久的汤杯。在小组赛关键之战中,中国队4比1打退韩国队的进攻,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冲入四强。半决赛中,中国队遇到了“仇敌”马来西亚队,10年前,正是这支队伍将辉煌一时的中国队打下神坛,正可谓“不是冤家不聚首”。赛前不少队伍看好中国队,四连冠印尼队也把中国队看做最强对手,连马来西亚队主帅谢全新也私下承认:中国队确实比我们强一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中马之战首盘由夏煊泽迎战黄宗翰,夏先锋在先失一局的不利形势下阵脚不乱,沉着应战,化球拍为笊篱,像捞面条一样一下一下的往回捞分,结果以3:1吃定对方(注:7分制)。第二盘是双方第一双打的对决,张军/王伟技不如人,0比3不敌陈重名/邹俊英。关键的第三盘,双方均遣出19岁的小将———鲍春来PK哈菲兹。在这场青春偶像级的对垒中,鲍春来在第3局、第5局中曾分别以6:1、5:1遥遥领先,但均被对手翻盘,将本该属于自己的胜利拱手相让,最后以2:3失利。此役输得可惜可叹,足让小鲍留下深刻印象。面对不利形势,第四盘张军/陈其遒一上场便猛打猛冲,连赢两局,远远已经望见霞光,但对手钟腾福/李万华毕竟经验老到,他们及时调整战术,觑准对手空档,加快了前半场的抢夺,连扳三局反败为胜,让在家门口作战的中国队,最终在半决赛中撞倒在实力不及自己的马来西亚队面前,让刚刚看到的霞光变成了自己头破血流的血色!呜呼,旧仇未报,又添新恨,令国人唏嘘不已!

阿翠芬畅 发表于 2016-5-6 18:34:52

这个可以回,这个真得回!











http://wikitw.org/http://sikisbak.org/http://ppsfoxyyou.com/http://4399ai67k7kn94.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印尼羽坛搏杀演义